● 災民感謝救援隊幫助。 消防處圖片
● 完成任務的救援隊,回程步向掛着五星紅旗的軍機。 消防處圖片

在國際救援行動中,香港始終與祖國同行。蕭粵中回憶,香港救援隊抵達緬甸曼德勒後,立即獲得國家救援隊支援,協助規劃救援區域的分工及設立聯合營地,在搭建營帳時也得到不少協助。

地震嚴重衝擊當地基層醫療系統,救援工作要分階段進行。首階段是掌握有沒有傷者需要急救,或是前線醫護人員無法前往支援,在災情稍微穩定後則由紅十字會等非政府組織建立流動診所。因此在救援行動尾聲階段,蕭粵中率領香港醫療隊聯同國家醫療隊深入災區,在街邊搭棚收「街症」,「義診中發現不少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但是我們只有聽筒在身,沒有其他特殊儀器,難以進行全面診斷。」

國家醫療隊分享設備幫助更多災民

幸得國家醫療隊配備流動X光機和心電圖儀等設備,並與香港救援隊共享有限資源,讓更多災民得到治療。惟受現場條件所限,醫療隊僅能為患者提供3日藥物,很多患者詢問他們會否再來義診,「雖然很想幫忙,但基於資源限制和工作性質,我們實在難以承諾……」

更令人動容的,是國家對救援人員的重視。當完成艱鉅任務後,國家派遣空軍「運-20」飛機專程接載救援隊返回北京。迎接國家隊和香港救援隊的軍機緩緩降落,二人均對機艙門開啟見到五星紅旗的瞬間大感難忘。蕭粵中說:「在開啟機尾艙門,巨型國旗出現那一刻,自豪感油然而生。這種情感衝擊,堪比在天安門廣場見證國慶升旗儀式的感動。」蔣天朗更直言:「這一刻,我們深切體會到香港救援隊作為中國救援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感受到國家給予的全力支持與高度肯定。能以中國香港救援隊成員的身份參與國際人道任務,讓我們對中國人這個身份感到無比驕傲。」

抵達北京時,機門再次開啟,漫天飛舞的木棉飛絮如四月白雪,隊員們始終保持專業儀容,整齊列隊完成歡迎儀式後啟程返港。蕭粵中特別提到,軍機的平穩程度令人驚嘆,起降過程幾乎感受不到震動,顛覆了傳統認知,親身感受到國家航空科技的卓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