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界鄉議局昨日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會面,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交以「新界文旅高質量發展激活香港經濟新動能」為主題的建議書,就五大範疇共提出41項建議,包括建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遊艇產業一體化,簡化粵港澳三地遊艇通關程序,建立統一航行標準與保險機制。●香港文匯報記者 嚴鍇華、孫曉旭
鄉議局建議政府開發三大特色旅遊帶,包括東北沿岸及大嶼山生態文化遊、沙田至沙頭角紅色旅遊路線、東平洲至塔門地質旅遊帶等;推動魚排旅遊可持續發展、低空觀光產業化、發展鄉郊民宿與食肆、大嶼山音樂營地項目、修建抗戰文物徑等,及與深圳合作在南澳碼頭設立「一地兩檢」口岸,開通跨境海上遊,以及成立「北都文旅發展專責小組」等。
倡設「跨境投資綠色通道」吸企業進駐北都區
在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方面,鄉議局建議吸引內地與國際創科企業進駐北都區,設立「跨境投資綠色通道」,提供企業所得稅減免等稅務優惠;打造國際化科研人才聚集地,便利外籍及內地科研人員往返香港與深圳;推動設立國家級科研基地與人工智能中心,發展生物科技、光電子及AI等領域;支持青年創業與初創生態,設立「大灣區青年初創企業發展園區」,提供3年租金減免及一站式法律與融資輔導服務等。
香港工業總會亦向行政長官提交意見書,建議特區政府鼓勵企業、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合作,共同開發針對長者的醫療保健產品;擴大「新型工業化支援計劃」涵蓋範圍,支持港商增設清真食品所需的專用設備、用具和包裝服務,積極開拓清真市場;設立具法定地位的「北都創科產業發展管理局」,管理新田科技城、北區沙嶺及流浮山等有關土地運用、招商引資、人才政策及產業發展等安排等。
工總並建議特區政府加快推動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進程,及與其他地區共同商議設立數字經濟貿易互認機制;建議專注發展「綠色金屬」,如銅、鋰及鎳等交易領域,待市場逐步成熟後再擴展至其他大宗商品領域;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以匯聚香港、內地及國際的大宗商品業參與者。
工總倡港布局太空經濟產業發展
同日,工總與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國際事務學系聯合發布《翱翔太空:香港新太空經濟的產業機遇》研究報告,建議香港積極布局衛星、無人機、感應器等十大關鍵產業,並強化教育人才儲備與跨境協作機制,以發揮其國際優勢、對接國家航天發展戰略。
研究團隊建議,香港可聚焦重點發展十個太空經濟相關領域,包括衛星相關產業與服務,如通訊、遙感及衛星設計維修;無人機技術應用,特別是大灣區物流管理;感應器與物聯網技術;精密與精益生產,含先進製造、3D打印技術;機械人設計與開發;新材料科學研發;精準農業和都市農業;生態管理和環保科技;太空法規與國際爭端調解;太空相關企業融資服務。
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策略研究)李立帥表示,低空經濟、先進製造、材料科學等新興領域,或將成為香港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故應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空域協同問題,需建立新型空中交通管理體系以應對無人機物流等新興業態。她又透露,城大正通過材料科學、公共政策等跨學科研究,為香港參與萬億規模的太空產業提供強有力的學術支撐。
王春新:在「航天+金融」尋突破點
特首政策組副組長王春新認為,香港憑「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及國家政策支持,可在「航天+金融」「航天+數據」等新業態中尋找突破點,如作為內地1萬家商業航天企業的國際跳板,特別在衛星製造、發射服務等領域提供金融與專業服務支持;發展太空經濟專屬保險、創新融資工具等特色金融產品;吸引龍頭企業在港設立國際研發中心,並加強航天工程、衛星數據應用等跨領域人才培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