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冠深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特區政府近日發布《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一國兩制 獨特優勢》,闡明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各項優勢和未來發展前景,增強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鞏固香港國際金融、商貿中心地位。面對全球政經局勢波動與供應鏈重塑的雙重挑戰,香港既面臨風險,也蘊藏巨大機遇,唯有秉持創新思維與改革精神,凝聚力量提升競爭力,才能於變局中開新局。
報告援引多項具體數據,展示香港營商環境的穩健基礎與持續改善。香港在全球競爭力及國際金融中心的排名重回前三,反映其綜合實力獲得國際認同。2024年,設於香港的境外母公司機構增至9,960間,初創企業亦突破4,700間,創下新高。重點企業辦公室吸引84間科技公司落戶,投資推廣署協助超過1,300間企業在港設立業務,成功引入逾1,600億元的外來直接投資。這些成果充分體現特區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吸引資本與人才方面的積極作為,亦印證香港在多個領域取得的顯著成績。
創新驅動經濟韌性
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新征程,須以新思維推動經濟多元化,向高增值方向發展,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聯通內地與國際的「超級聯繫人」角色,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國家「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支點。
第一,推動北部都會區提速發展,全方位調動資源與制訂靈活發展機制,加強主導北都區土地開發;探討由特區政府成立專門機構,為北都區招商引資,採用「產業園區建設」模式,吸引企業進駐。配合「北都大學教育城」規劃方面,特區政府可考慮擴展教育城規模,並加強與初創企業合作,打造融合教育、科研與創新產業的綜合平台。同時,結合各著名學府,設立聯合學院或實驗室,推動深度產學研融合,配合國家重點產業發展。
第二,提升國際貿易樞紐地位,積極推動香港發展「國際品牌中心」,建立權威公正的品牌認證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為品牌增值。促進跨境電子商貿發展,也有利於香港鞏固其國際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香港須推動完善跨境電商海外倉政策、與內地海關合作建立跨境物流綠色通道,並鼓勵香港會展企業與內地跨境電商平台合作,為內企提供國際展會服務,拓展國際市場。
積極發展綠色金融
第三,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香港應持續優化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擴展人民幣產品與服務範疇,鼓勵內地科技企業及地方政府來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南方」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融資平台的地位。同時,推動港元與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為人民幣國際化注入新動能。香港也可探索高收益債券市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及證券化的可行性,為創科企業提供多元融資渠道。綠色金融方面,香港應積極參與國家碳市場建設,發起制定亞洲地區的自願碳市場標準,促進中國與國際碳交易機制的接軌。
總括而言,香港應充分利用內聯外通優勢,加強國際合作,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作用,與祖國並肩共譜發展新篇。香港中華總商會亦會繼續致力拓展香港與周邊地區及環球經貿的聯繫,深化香港作為中國與國際經貿聯繫的重要橋樑,為推進香港及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商會和工商界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