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 本港第二季GDP增長勝預期,經濟各主要組成部分都增長加快,連已經連續四個季度下跌的私人消費,在第二季亦轉升1.9%。不過,廠商會會長盧金榮昨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目前本港要克服的挑戰仍多,本地消費勢頭亟待鞏固,同時租金及人力資源成本居高不下,政府仍需加把勁增加經濟動能,而業界亦需數碼轉型、提升服務體驗、開拓銀髮市場,以及發展IP經濟等方面入手,發掘新機遇及提升競爭力。
盧金榮以零售業為例,目前面臨多重轉變及挑戰,包括電商競爭加劇、本地消費外流、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以及持續高企營運成本等。他認為,香港零售業、尤其是中小型零售商的數碼化步伐仍然較為滯後,但隨着愈來愈多市民習慣網上購物,建議零售商盡快發展電商業務,方便消費者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做好用戶數據分析,從客戶的購買歷史和瀏覽行為等數據,掌握他們的消費習慣、喜好和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品和服務,提高消費者忠誠度。
訪港旅客續增 彌補消費力外流
他續指,雖然零售業正面臨種種挑戰,但同時也有不少利好行業發展的因素,其中之一,是訪港旅客持續增加,今年首5個月旅客人次約有2,000萬,其中,內地旅客按年增加約10%,海外旅客增長更達18%,有助彌補消費力外流所帶來的影響。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則指出,本港零售現時復甦情況只是集中在一些與旅遊相關的行業,其他與本地居民相關的消費,仍未回復至過往水平,市民外遊及網購盛行等因素,仍然困擾本地的零售業。不過,他認為,關稅戰不及預期般嚴重,加上政府推出帶動旅遊措施,都有助增加消費。
預期餘下兩季經濟表現不會太差
對於下半年本港經濟的表現,吳卓殷預期餘下兩季的經濟表現不會太差,可能仍會有2.8%或以上水平增長,但要視乎多項因素,包括美國減低步伐,關稅戰的走勢,以至本港是否能夠將上升的旅客數字,轉化為消費。出口方面,不少出口商提前出貨,有助推動經濟增長。
中金公司中金研究院董事總經理趙揚亦指出,香港GDP已連續十個季度錄得正增長,充分展現其經濟的不凡韌性。隨着全球地緣政治政策塑造新的經濟格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雖面臨多項挑戰,卻同時蘊含發展新機遇。穩定的經濟環境有助國際社會持續看好香港,進而提振本地就業市場與服務業,推動香港經濟邁向更全面的復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