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特區政府日前發表新一份《香港營商環境報告》,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馬時亨昨在電台節目上表示,報告充分展現香港的營商優勢及現時發展,包括資金自由進出及金融制度穩定,特別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能協助外資企業進入內地市場;又強調對比東南亞地區以至全世界,特區政府的廉潔高效程度屬數一數二。
解決土地不足助工業發展
在訪談中,馬時亨將香港與瑞士作比較,指出兩地人口總數相若,並同樣在金融、旅遊及創科領域表現出色,但瑞士的優勝之處在於着重工業發展,特色產品涵蓋鐘錶和藥妝等;惟香港較側重發展金融業,有關行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25%,各行業分布不均。香港工業因成本太高而北移,相信北部都會區將有助香港發展高增值工業,同時解決土地短缺問題。
他舉例說,多年前一間芯片公司因香港土地不足而轉往上海落戶,反映土地問題限制工業發展,而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正可彌補這一不足。他兩周前視察該區,對其前景表示樂觀。
馬時亨又提到,香港貿發局、香港投資推廣署及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三位一體」推動貿易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強化香港的營商環境。面對中美關稅戰,他指香港以往主要與歐美市場貿易,現時需調整策略,開拓東南亞、南美及非洲等新興市場。尤其最近內地取消非洲國家商品進口關稅,香港應把握機會發展成為中國與非洲之間的貿易中介角色,促進非洲商品經香港進入內地市場。
此外,美國將於9月29日起終止所有國家及地區小額包裹免稅待遇,馬時亨則認為需進一步研究其對貿易、供應鏈及航運的影響,暫難評估對跨境電商及物流策略的具體衝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