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特區政府是次收緊居港未夠兩年的人才子女入讀資助大學學額資格,但未有改變其在入境處中「本地學生」的定義,實際上,可理解為在「本地學生」中新增一個分類。教育局發言人昨日解釋,雖然有關學生所交學費與非本地學生看齊,但他們並不屬於40%非本地生學額配額,也不會計算在1.5萬個大學一年級資助學額之內,而是由大學酌情以超額收生的形式取錄,有關超額收生最多可佔學額的4%。

以2025/2026學年為例,八大資助課程本地生學費為44,500元,而非本地生學費則由16萬元至21.8萬元不等,後者高出三四倍,有關學費未來亦會按情況調節。教育局發言人指出,若人才子女申請入讀八大學士課程前未有來港,其獲取錄並入學後,便需要繳交非本地生水平的學費,其入學後則將開始居港,合相關資格者可申請調整學費標準。換句話說,若其能順利延續受養人身份,一般可在升大學三年級時達要求,即第三四年學費會轉回本地生水平。

在新安排下,即使居港未夠兩年而不獲資助學費,人才子女如在港應考文憑試仍可透過大學聯招報讀八大學位。發言人指,因大學招生程序緊湊,必須預留充足時間確保流程順暢,首年學額的居港年期計算將由各大學依實際開課日期釐定,在與大學聯招處商議後,定出5月31日為資格審核截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