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工作人員在佛山市順德區莊頭村噴藥消殺蚊蟲。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盧靜怡 北京、廣州報道)國家衞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了《基孔肯雅熱診療方案(2025年版)》(下稱方案),結合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和診療經驗,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提高規範化、同質化診療水平。方案指出,醫療機構發現基孔肯雅熱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應於24小時內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

東莞瑞麗曾發生過聚集性疫情

基孔肯雅病毒1952年在坦桑尼亞首次被發現,最初在非洲流行,之後不斷擴散。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基孔肯雅熱的本地傳播。中國白紋伊蚊分布範圍廣泛,適合病毒快速傳播的蚊媒活躍期長,存在「輸入性病例-本地傳播流行」模式。2010-2019年,中國發生4起基孔肯雅熱境外輸入繼發本地病例,其中2010年廣東東莞、2019年雲南瑞麗發生聚集性疫情。2025年7月,廣東佛山發生境外輸入繼發聚集性疫情。

方案指出,基孔肯雅熱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不推薦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球蛋白。預防主要措施包括:及時清除蚊蟲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個人應使用蚊香、驅避劑、蚊帳等方式驅蚊、滅蚊和防蚊;前往基孔肯雅熱流行區的旅行者要提高防範意識,防止在境外感染。

「無症狀普通人無需核酸檢測」

本次疫情的重災區廣東佛山7月30日發布消息稱,佛山市人民政府根據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有關應急預案,結合當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形勢,決定啟動佛山市突發公共衞生事件Ⅲ級響應。多名佛山順德區樂從鎮居民表示,收到了當地關於免費開展基孔肯雅熱病毒核酸篩查工作的通知。

對於基孔肯雅熱是否需要做核酸檢測,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表示,目前,核酸檢測是確診基孔肯雅熱的「金標準」,通常在發病1-7天時可檢測出病毒核酸。「不過,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不同的是,基孔肯雅熱需要抽血檢測,採集疑似感染者發病早期的血液。」趙衛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基孔肯雅熱病例均為輕症,未報告重症和死亡病例,危害在可控的範圍內,尚不需對正常人群通過核酸檢測進行「篩查」。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佛山這次做核酸檢測並非像過去新冠疫情一樣對普通人群進行大規模篩查,而是僅僅對患者進行檢測確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醫學科主任醫師潘興飛指出,由於基孔肯雅熱疫情沒有「人傳人」跡象,核酸檢測的目的,是對基孔肯雅熱進行確診,而非篩查。「也就是說,無症狀的普通人群無需進行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