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日本功率半導體晶圓代工廠JS Foundry於7月14日申請破產,負債總額高達161億日圓(約8.4億港元)。該公司由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旗下基金與產業創成諮詢公司於2022年12月共同設立,曾獲日本中央及地方政府巨額補貼,被視為日本老牌半導體工廠轉型的典範,肩負強化供應鏈、滿足日本國內半導體需求的艱巨使命。然而分析人士指出,JS Foundry對銷售、市場環境以及中國競爭對手的誤判,令其最終走向破產。
功率半導體又稱電力電子器件或功率電子器件,是電子產業鏈中最核心的一類器件之一,主要用於實現電能轉換和電路控制。JS Foundry生產的產品主要用於電力流量調節,應用於電動車、家用電器、列車等大型電力設備中。
「未想過中國技術如此快追上」
然而自成立以來,JS Foundry盈利便存在困難,到2023年下半年,日本國內電動車功率半導體的需求不及預期,令該公司經營更困難,以致接不到任何大額訂單。JS Foundry之後與美國半導體公司安森美的生產合作終止,其銷售額更從成立首年的100億日圓(約5.2億港元),驟降至去年的26億日圓(約1.4億港元)。
有去年從其他半導體企業跳槽而來的銷售代表表示,安森美調來的550名員工中多數負責生產管理、物料採購等工廠內部事務,他們毫無外部銷售經驗,不了解如何與客戶溝通。同時,中國廠商實現技術突破並持續擴產,令固步自封的JS Foundry更難爭取新客戶。在全球競爭對手普遍採用8吋晶圓生產的情況下,JS Foundry唯一的新潟工廠仍沿用6吋晶圓,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公司行政總裁酒井明彥承認,日本在邏輯芯片小型化的競爭中落後,稱曾固執相信自己在功率半導體領域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從未想過中國技術會如此快追上。」
凸顯日半導體行業陷困境
酒井憶述他與投資方Mercuria Investment的高管,去年10月曾試圖與中國家電製造商的本地供應商達成交易,提議為其新款冷氣代工芯片,但因性價比遠不敵中國競爭對手而無果。他指出,多家中國企業不僅能生產同等質素的產品,且每片晶圓報價僅為1.8萬日圓(約942港元),遠低於JS Foundry的4萬日圓(約2,094港元)。
JS Foundry在破產前,曾希望透過日本當局與新潟縣政府承諾的數十億日圓設備投資補貼挽救頹勢,以及與一家聞所未聞的台灣地區半導體企業談判合作。但JS Foundry最終未能得到政府補貼,與企業的談判亦在4月破裂,導致該公司選擇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
日本電子業已在液晶面板、電池等領域因低估新興對手而陷入困境,半導體行業現時亦面臨相同挑戰。日本生產全球逾40%的「傳統芯片」,即採用相對成熟製造工藝生產的集成電路,JS Foundry的破產凸顯出成熟技術持續發展的艱難。另一方面,隨着中國等競爭對手的崛起與加速布局,全球功率半導體製造業開始洗牌。市場研究機構Omdia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半導體供應商前10中,中國企業佔3席,市場份額共達8.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