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立 香港理大工商管理博士、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評審局專家
回顧今年上半年,筆者認為有兩個國際論壇帶來重要啟示,值得香港工商界人士留意。首先是6月份舉行、以「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為主題的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天津出席了該國際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筆者在上述論壇認識到,現時中國大力推動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可以打破貿易壁壘,促進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而多邊主義則是維護國際秩序、保障各國共同利益的柱石。同時,中國通過技術創新成為為全球發展的引擎。中國主動融入全球市場,加強和世界經濟的互動。
論壇的啟示為,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在大海波濤中的穩定錨,國際地位日漸提升。
另一個重要論壇是今年兩會後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跨國企業一直視之為觀察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窗口。筆者觀察到,論壇傳遞了兩個信息。(1) 外資關注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外資到中國主要進行全球產業鏈布局,起初是利用中國的便宜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實現面向全球市場的成本優化。如今,隨着中國成為科技大國,他們關注的是中國如何創新,如何轉型升級。這樣一來,他們和中國可以更好地合作。
(2)跨國企業開始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轉趨樂觀:全球領先跨國企業,尤其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參會數量不少, 反映跨國公司對中國的興趣正在增加,美國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參加論壇人數在所有國家中居於首位,顯示先前的疑慮逐漸消除。
近年來,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從最早的190項縮減到現在的全國版29項和自貿試驗區版27項,製造業領域已實現「清零」。投資中國,深耕中國,外資企業普遍得到豐厚回報,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互利共贏。
香港吸引外資需進一步創新
事實上,筆者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將中國作為主要的投資目的地,2024年,在內地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有5.9萬家,同比增長9.9%(資料來源:人民日報 2025年4月13日),而且中國市場廣袤,不斷擴大開放,為世界經貿往來增加空間。
至於香港,特區政府宜以創新思維,不斷鞏固香港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關鍵樞紐。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