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黃德几

渣打集團(2888)剛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稅前溢利錄得43.8億美元,按年增長26%,高於市場預期的38.3億美元,受惠於核心市場經濟復甦及財富管理業務表現帶動,純利為33億美元,按年上升29%。集團同時宣布啟動第二輪13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並派發中期股息每股12.3美仙。

集團第二季度業績尤為理想,期內稅前利潤為23億美元,按年大升44%,超出市場預期約35%。其中財富管理業務表現亮眼,吸納新資金160億美元,推動相關產品收入大幅增長;而環球市場部門收入更錄得47%的強勁升幅,顯示客戶對利率及匯率產品需求增加,為集團帶來可觀手續費收入。整體營運收入亦上升14%,達55.3億美元,反映集團業務多元化策略逐漸見效,特別是在亞洲、中東及非洲的區域擴張更為顯著。

儘管整體表現理想,但淨利息收入於第二季出現按季下滑,市場普遍關注香港區息差收窄對盈利構成壓力,HIBOR明顯回落令香港業務的利息收益壓力浮現。管理層預期全年收入增長仍可達5%至7%區間,但已略為調低增長目標至較保守區間。另一方面,營運成本亦上升約6%,達31億美元,主要由於集團加大對財富業務的資源投放,包括人手擴充及系統升級等。

貸款組合無明顯惡化

資產質素方面,第二季度信貸撥備錄得1.17億美元,雖較去年同期輕微上升,但撥備率維持於0.12%的低水平,反映整體貸款組合質素仍屬穩健,並無明顯惡化跡象。管理層表示,將持續審慎處理涉及中國商業地產的相關風險敞口,目前已大幅減持內房貸款,僅佔整體貸款比例低單位數。此外,集團持續推動可持續金融發展,預計2025年與氣候轉型相關的收入將突破10億美元,並承諾於2030年前實現範疇一及二排放減幅近27%,進一步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

值得留意的是,渣打集團積極拓展金融科技業務,早前已聯同Animoca Brands 及香港電訊(HKT)成立合資企業,計劃向金管局申請港元穩定幣發行牌照,成為本港首批參與《穩定幣條例》下沙盒計劃的機構之一。此舉標誌集團進一步擴展數碼資產及支付業務版圖,並爭取在新興市場搶佔先機。若最終成功獲批,渣打有望提升整體科技金融競爭力與品牌形象,長遠有助收入結構多元化。

展望未來,渣打雖面對利息收入增長放緩的挑戰,但可望透過非利息收入擴張補足整體增長,特別是財富管理、環球銀行及交易業務將繼續成為核心動力,預期至2026年底前累計派息及股份回購金額將不少於80億美元,有助吸引長線投資者及鞏固股東基礎。

技術走勢方面,近日呈整固形態,STC技術指標中%K線續走低於%D線,MACD熊差距擴大。若短期能企穩138元水平以上,建議投資者可考慮於138元附近分注吸納,中線目標價為155元,若股價跌穿130元止蝕離場。(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