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愈來愈多港人北上求醫,跨境醫療需求與日俱增。為推動中西醫跨境交流與合作,促進香港與內地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民建聯振興中醫藥小組聯同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及深圳市羅湖區政府昨日在港舉辦「推進中西醫跨境轉介合作論壇」,邀請兩地專家就跨境轉介、中西醫融合等議題探討交流。希瑪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與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即場簽署合作備忘錄,以羅湖為該合作項目的首個試點。下月起,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及深圳希華愛康健醫院將為港人提供放射及化驗診斷服務。患者轉介至支持機構後,將由當地專業醫生團隊完成診斷報告,並交回香港中醫進一步處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
雙方簽署的推進中西醫跨境轉介戰略合作協議,主要內容是在深圳市羅湖區政府支持下,由民建聯振興中醫藥工作小組、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希華愛康健醫院共同構建合作平台,共同探討和推進中西醫跨境轉介合作,促進兩地醫療共融發展。
李慧琼:助發揮兩地專業優勢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表示,以羅湖區作為首階段的合作試點,正是一個具突破性和前瞻性的醫療發展典範,有助發揮兩地資源及專業優勢,為市民提供更優質多元的醫療體驗。
她相信這個試點只是開始,若能充分發揮羅湖橋頭堡的作用,未來將有機會以點帶面,將中西醫跨境轉介模式複製至更多灣區城市,造福更廣泛市民群體。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時冬昕指出,《健康中國2030》明確提出發揮中醫優勢、推動中西醫結合,中西醫跨境轉介項目的啟動,是羅湖貫徹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推動深港醫療融合的重要實踐,而深圳希華愛康健醫院設有多個貼近港人需求的專科,成功吸引近萬名香港市民跨境就診。他希望這一合作平台能進一步發揮整合作用,讓中西醫資源在粵港之間高效流通,真正實現兩地居民共享優質醫療的願景。
陳永光:可紓港公院壓力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立法會議員陳永光引述深圳市衞生健康委員會數據指出,2023年深圳市共為香港居民提供約70萬人次醫療服務,反映跨境醫療需求殷切。
他表示,簽署合作協議旨在構建合作平台,促進兩地醫療共融發展,以更好地回應香港市民對跨境醫療服務的需求,同時紓緩本港公立醫院服務壓力。
陳永光建議可優先選取化驗及影像診斷等需求大而風險較低的服務項目,將港人轉介至內地合適的醫療機構,同時亦為全面落實中醫轉介積累經驗。他亦建議擴展「支援粵港澳大灣區醫院管理局病人先導計劃」至更多大灣區內地醫院,並於合適的內地醫療機構為香港市民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擴展醫療券計劃至更多內地醫療機構,並適時檢討和增加醫療券金額,讓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可享受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黃英豪倡設醫療創新示範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黃英豪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和中西文化交匯點,擁有完善的中醫規管制度和科研實力,內地則在中醫藥資源、臨床經驗及產業規模方面具明顯優勢,兩地合作互補潛力巨大。
他亦指出,目前跨境醫療仍面對轉介機制不暢、病歷互認困難及藥材標準不一等挑戰。為加快融合步伐,他建議設立以大灣區為支撐的國際中西醫結合醫療創新示範區,建立並推廣中西醫結合標準體系;成立粵港澳中西醫結合醫療標準委員會,進一步完善中西醫臨床協作以及結合醫學研究與轉化的政策和法規;以及在大灣區打造「前沿醫學+傳統醫學」創新集群並推行「灣區醫療通」計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