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飛 立法會議員 教聯會副會長
早前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和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合辦「香港學校社工協作卓越計劃」,並舉行頒獎禮以表揚學校社工的努力,感謝他們為學生及社會的付出。這是首次以學校為單位的社工評選計劃。
筆者曾經是前線教育工作者,了解到在學生問題愈趨複雜的今天,學校社工的付出,很多時候都是不為人知的,但從學生的進步中獲得的滿足感,是學校社工堅持的巨大動力,他們的專業和努力,值得予以肯定和支持。而教社合作的價值和作用,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專業協作。香港教育界和社工界均十分注重行業專業性,兩者皆要接受專業訓練,擁有專業知識與技能。學校教育不僅傳授課堂知識,亦強調價值教育,重視品德培養。同樣,學校社工亦需接受專業訓練,尤其是心理輔導和危機處理,能針對學生的情緒、行為甚至生活困難,提供有效支援。兩者皆是以人為本的服務,以關愛為核心,強調以生命影響生命,在校園內外共同協作,關顧學生成長。兩者的專業性更反映於其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對學生的無私奉獻。他們的協作精神體現了香港專業界的高水平,亦是香港核心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教師和學校社工同為三層應急架構最前線。新冠疫情給市民的精神健康帶來嚴重的衝擊,學生也不例外,在復常後的適應需要面對較大的壓力。有見學生自殺個案呈現上升趨勢,特區政府推出了三層應急機制,協助學校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並盡快為他們提供適切支援,築起更堅固的安全網。
在這機制中,學校透過校內的跨專業團隊共同檢視校內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的情況,優先輔導和照顧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時的協助及尋求專業的輔導或治療服務。兩者發揮了專業互補的作用,一同建立正向校園氛圍,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和抗逆力。教師透過不同學科,在課堂內注入生命教育內容,社工則透過推行心理健康推廣活動,如講座、工作坊、小組活動以至個別輔導,紓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提升心理健康,促進校本生命教育建設。
三,培養青少年正向價值觀。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正向價值觀的建立與抗壓能力的培養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面對現代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多重挑戰,包括學業壓力、人際關係困惑,甚至來自網絡和社會的「軟對抗」(如虛假信息、不良文化影響等),教師與學校社工的專業協作,成為幫助青少年建立心理韌性與判斷力的關鍵力量。
筆者曾於2022年在立法會提出議案,促請特區政府更新《香港教育專業守則》。特區政府在同年12月公布新的《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其中要求教師須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及公眾利益,積極支持及推廣國民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國家觀念。筆者亦曾經在立法會指出,很多教師在推廣國家認同和國家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修例風波期間仍然盡忠職守,甚至挺身而出,強烈建議特區政府設立專項嘉許,從而建立老師在推廣國家安全教育上的專業自覺性。
與此同時,2024年立法會通過修訂社工註冊條例,讓社工工作更加聚焦在專業性。筆者亦呼籲特區政府參考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設立類似的社工專業獎項,對於那些能夠恪守專業、輔助弱勢的優秀社會工作者,予以最高的肯定和獎勵。讓教育界和社工界都透過各自的崗位,發揮正向影響力,傳遞正能量,在培養下一代、塑造未來良好公民上,發揮重要作用。
筆者希望透過是次「香港學校社工協作卓越計劃」,充分發揮專業創意和教社合作,並讓社會大眾認識到,每一位得獎者背後都有一個專業、創意的理念與實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