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一書中預言2025年7月5日會發生毀滅性的大地震和海嘯,甚至可能導致日本三分之一國土沉沒。許多玄學家也預言7月日本、台灣有大地震或自然災難,結果這兩個地方的旅遊業都受影響,那段時間香港旅客飛日本的航線生意明顯下跌。結果7月5日只有中度級地震,沒有破壞性的事發生,大家又陸續出遊了。

正當大家都很慶幸預言沒有發生時,昨日起床卻看到新聞報道,俄羅斯堪察加東岸遠海海域發生8.8級強震,震源深度為20千米,海嘯抵達北千島群島,沿岸廠房被沖走。7月5日大地震預言沒出現,7月30日出現的又算唔算中了呢?然而對人類來講,海底爆發地震肯定比陸地發生損害低,算好彩。

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黃色警報。根據最新監測分析結果,此次地震已經在太平洋海域引發海嘯,日本近太平洋、北海道和歌山、岩手縣1.3米海嘯潮水幾乎浸上碼頭,仙台機場跑道關閉、41條交通路線暫停運行。俄羅斯沿岸監測到50厘米的海嘯波,預計將對中國上海、舟山南,台灣台北東、屏東西、屏東東、台東南、台東北、花蓮和宜蘭沿岸造成災害性影響。日本、美國夏威夷等都發出海嘯預警,似乎影響地區很廣。

專家分析此次地震發生在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板塊邊界附近,屬於典型的淺層逆斷層構造運動。翻查地震資料顯示,本次震中位於1952年堪察加半島9.0級大地震震中東南方向45公里處,該次地震曾引發了破壞性的環太平洋海嘯,在環太平洋區域造成約1萬人死亡,最大海嘯爬高18.4米。

今次又是一百年一遇,還好相信如今的社會比以往文明,人已經懂得預防,早點遠離危險區,災難會減輕。

海嘯是一種因為海底地形改變導致的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海嘯通常來說是由海底或靠近海邊的火山噴發、海底滑坡或發生在海底的地震在海洋中引發的;當震波的動力引起海水劇烈起伏,會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看新聞報告時大家又有沒有留意海嘯預報如何分級的呢?科普一下是按海嘯波高度劃分,日本海嘯警報分四級︰預測將會出現波高20公分或以下的海嘯稱「海嘯預報」;預測將會出現波高20公分至1公尺的為「海嘯注意警報」;預測將會出現波高1公尺至3公尺的稱海嘯警報;預測將會出現波高5公尺以上的稱「大海嘯警報」。

而中國內地海嘯警報,「海嘯黃色警報」表示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響,預計海嘯波高0.3至1公尺;「海嘯橙色警報」預計產生海嘯波高1至3公尺;「海嘯紅色警報」預計海嘯波高產生3米以上。

以後大家懂得如何分輕重了,生活常識都是在有事情發生後才加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