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30日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的諸多提法,為下半年經濟工作明晰方向和重點。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接受採訪表示,政策靈活性與預見性二者各有側重又相互關聯,靈活性需結合實際情況,保持宏觀政策的靈活操作空間;預見性則與憂患意識、底線思維相呼應,要求預判經濟晴雨表的變化、趨勢和挑戰,以便宏觀政策能提前謀劃、做好準備。
上半年內需是經濟增長主引擎,尤其是消費在以舊換新等政策支持下表現亮眼。會議強調「重點做好全方位擴大內需」。董煜認為,服務消費既與就業緊密相關,也是新消費潛力所在,一方面,要穩住消費基本盤,破解有效需求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增長點可在服務消費中率先探尋。
會議強調,要在宏觀政策上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認為,一方面,下半年將繼續落實好此前已出台的各項政策措施,如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與使用、「兩重」建設、「兩新」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強政策的持續性,充分釋放政策效應;另一方面,下半年仍有可能會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考慮適時加力,再度出台相關增量政策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力度。其中,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工作重點將集中於政府債券的發行與使用上。
專家認為,下半年,隨着財政和貨幣資源的逐步下放投入,通過增加居民收入和減少重點行業政策壁壘,加快落實「兩重」、「兩新」政策,積極拓展和提振國內服務消費,包括旅遊、電信、醫療、養老等各個方面,各地將擴大服務消費領域供給能力,推動釋放居民服務消費潛力,提振內需改善,支撐經濟增長。
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展望下半年,由於中美關稅談判結果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中國出口在樂觀、基準、悲觀等情形下,將呈現出差異化的結果,全年實際出口增速受影響程度從0到-7%不等。」廣開首席產研院資深研究員劉濤表示,下半年中美雙方的關稅博弈很可能是一個持續拉鋸的過程。但考慮到剛剛結束的斯德哥爾摩會議已原則同意將中美現行關稅水平展期90天,預計未來三個月對中國出口帶來的意外衝擊較小,而剩下的兩個月對全年影響程度相對有限。
此外,會議還強調,持續有效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表示,下半年,在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的背景下,各地將繼續推動地方政府和融資平台通過盤活或出售資產等方式,嚴控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地區的新增政府投資項目。央行將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展期、借新還舊、置換等各種方式,分類施策化解存量債務風險。政策性銀行作為「準財政」的金融機構,未來也可能參與到化解地方債務的項目之中,為妥善化解地方債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