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香港天文台昨日發出今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並持續近兩小時。在2023年9月世紀黑雨中災情嚴重的港島東區,今次再經歷暴雨考驗,一度錄得每小時雨量超過150毫米;其中當年發生山泥傾瀉的耀興道又出現巨型「瀑布」,而柴灣道迴旋處、柴灣道長命斜和環翠邨停車場三大水浸黑點亦再次出現不同程度水浸。不過,由於政府近兩年的排水改善工程及部門反應迅速,更首次在黑雨期間出動排水機械人「龍吸水」提升應急能力,令積水在一兩小時內消退,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回復交通及居民生活秩序,而土木工程處視察兩年前修固的耀興道上方山坡後,證實安然無恙。

●天文台昨日先後發出黃、紅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特區政府保安局昨晨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應對大暴雨,迅速協調應變措施,渠務署轄下的緊急事故控制中心派遣超過120隊緊急應變隊伍,巡查全港約240個容易淤塞地點及清理淤塞的渠道情況,確認8宗水浸個案,分別位於柴灣道迴旋處、淺水灣道近南灣迴旋處、赤柱村道、大浪灣村、南丫島橫塱村、環翠停車場、柴灣道近慈幼學校及粉錦公路近香港高爾夫球會。渠務署隨即派遣緊急應變隊伍到現場處理。另外,民政事務總署緊急事故協調中心及緊急事故熱線2572 8427也啟動。

耀興道現「大瀑布」 無造成嚴重水浸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巡查東區災情黑點,其中於2023年9月世紀大暴雨中發生山泥傾瀉的筲箕灣耀興道,之後政府花數月時間集中修復山坡上的排水渠,把山坡上方引水道的溢流引導往下方,以減低山體受雨水的影響。在昨日黑色暴雨下,雖然耀興道山坡出現「大瀑布」,但山體穩定,洪水排到馬路上並無造成嚴重水浸,對交通影響亦不大。

●天文台發出今年首個黑雨,市民狼狽過馬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筲箕灣兩小時錄152毫米雨量

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根據土力工程處雨量計記錄,昨晨筲箕灣一帶兩小時平均雨量為152毫米,與該區的相應歷史最高雨量只差約45毫米(2023年9月8日錄得197.5毫米)。土力工程處工程師早上目測確定山坡上方沒有山泥傾瀉的即時危險,中午過後再用無人機收集山坡及附近的環境數據,初步結果顯示,山坡上方及附近的天然山坡並沒有明顯異樣。

兩年前山洪肆虐的柴灣道迴旋處,昨日同樣出現類似當年洪流由連城道沖下的情況,但迴旋處水浸面積並不大,水深至小腿。其間,有渠務署人員到場清理,水浸情况迅速得到改善。渠務署表示,因應2023年9月發生的特大暴雨,渠務署已檢視柴灣道迴旋處一水浸個案成因,並完成多項小型工程,包括在翡翠道加建一條約300米長、1.65米直徑的新排水管道,並於翡翠道車路加建集水溝,以及於柴灣道迴旋處花園建造臨時地下雨水泵房及加建進水口,有效疏導並紓緩水浸情況。

●柴灣道馬路復常。 香港文匯報記者鄧偉明 攝

柴灣「長命斜」積水 渠署速泵走

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與民建聯團隊昨晨巡查各個水浸高危點,其中環翠邨停車場出現深及小腿的水浸,梁熙要求渠務署協助泵走積水,避免情況惡化,獲渠務署迅速回應。署方今年引入的4部高性能排水機械人「龍吸水」,在應對昨日黑雨時發揮作用。應急隊出動「龍吸水」協助泵走積水,停車場的積水於1小時內完成清理。在柴灣道近慈幼學校對開「長命斜」,山洪爆發致積水阻斷交通,排水機械人「龍吸水」再發揮效率,很快抽走積水。

●柴灣道迴旋處經搶修後很快退水。 下水水 Drainy Fb圖片

梁熙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雖然黑雨期間柴灣道迴旋處及環翠邨停車場再出現水浸情况,但與過往比較有明顯改善,反映政府各部門自2023年9月世紀大暴雨後,一系列改善工程及應變措施有成效。

他表示,自世紀大暴雨後,部門在柴灣道迴旋處增加排水口及加大排水管道,令排水更暢順,而渠務署吸水機械人繼早前十號風球首次出動後,昨日首次在黑色暴雨中出動,效能非常顯著。

●渠務署人員在柴灣道行車天橋出動強力排水機械人協助泵走積水。 梁熙Fb圖片

梁熙大讚今次政府部門應變速度較以往有所提升,渠務署的應急團隊迅速到場協助處理積水,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回復交通及居民生活秩序,他感謝所有在風雨中堅守崗位的前線工友,全力守護社區安全。

哪時哪地遇暴雨 科技難準確預測

(記者 蕭景源)受廣闊低壓槽帶來不穩定天氣,香港天文台昨晨發出今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近兩小時。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蔡振榮表示,這次暴雨有兩個特點,一是發展很迅速,上午8時至9時,雨勢突然在香港南部迅速發展,二是雨勢集中在香港的東南部,新界西北部雨量比較少。由早上7時至8時半及8時半至9時半的一小時雨量分布看,可見後段的一小時雨勢比較大。由於大雨有一定隨機性,並且發展迅速,在現今科技下,要提前很多去預測哪一時段及哪一地區受暴雨影響,仍然有一定限制。

香港天文台昨日上午8時0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8時40分改發紅色,9時10分再改發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多區錄得超過70毫米雨量,其中港島及西貢區更超過150毫米。至11時05分,天文台改發紅雨警告,40分鐘後改回黃色。

昨日下午,本港仍有驟雨,為多處地區帶來約20毫米雨量,而大埔區及北區的雨量更超過70毫米。到下午2時15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天文台發出山泥傾瀉特別提示,港島東區及南區的雨量特別高,有機會引發山泥傾瀉。市民應留意山泥傾瀉風險,遠離斜坡。

下午4時,熱帶風暴「竹節草」集結在溫州以東約340公里,預料向西北移動,時速約15公里,橫過東海,大致移向華東沿岸一帶。天文台預測今日(30日)早上本港部分地區雨勢較大,氣溫介乎27度至31度,吹和緩西至西南風,明日離岸風勢間中清勁。隨後兩三日天氣仍然不穩定,間中有驟雨及雷暴。

公院門診速恢復 下午預約未受影響

(記者 洪澤楷)香港天文台昨日早上因應多區暴雨,發出今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醫院管理局轄下普通科門診診所、專科門診診所包括專職醫療等服務、老人科日間醫院和精神科日間醫院的服務一度暫停。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黑雨警告取消後到瑪麗醫院了解,急症室運作大致暢順,其他門診服務亦恢復迅速,並在黑雨警告取消後兩小時近乎完全恢復。多名市民於受訪時指服務恢復及時,下午專科、門診等預約未受影響。醫管局預計未來數日求診人數將有所增加,已增派人手及優化服務,確保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適切協助。

●瑪麗醫院昨日急診室運作大致暢順。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昨日一早下起傾盆大雨,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醫管局宣布轄下所有普通科門診診所、專科門診診所、專職醫療及日間服務暫停,惟有關診所會繼續服務已抵達的病人,已經預約而未到達診所的門診病人須於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取消後另約診症時間,急症室則維持正常服務。

市民:急症室人流較少

黑色暴雨警告在持續大約兩小時後取消,相關服務亦在信號取消後兩小時內陸續恢復。香港文匯報記者於下午1時,即黑雨警告解除後約兩小時到瑪麗醫院,觀察到急症室運作順暢,並未因其他服務暫停而湧入大量病人,而等候時間約為兩小時。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專職醫療及其他日間服務則於下午1時半許已全面恢復正常。

市民湯先生昨早因身體不適,在黑雨警告取消後前往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他指與平日相比,昨日急症室人流較少,預計等候約2.5小時便可見醫生,讚揚瑪麗醫院運作高效、恢復迅速。陳小姐因為肚痛到急症室求醫,雖然港島水浸令交通上受阻,但她認為總體急症室問診暢順,大約等待兩小時可問診。

早前預約了昨日下午專科覆診的林先生表示,慶幸黑雨警告及時解除,其預約未受影響。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受惡劣天氣影響,部分病人未能如期應診,預計未來數日求診人數將有所增加。為應對需求,醫管局已採取措施,包括增派人手及優化服務,確保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適切協助。

對持有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專職醫療及其他日間服務覆診預約的慢性病患者或專科門診病人,若因暴雨未能應診,可按覆診紙上的指示重新安排預約。

電錶房漏水致短路 仁安大廈逾百戶停電

(記者 蕭景源)繼土瓜灣益豐大廈上周六(26日)因漏鹹水致大停電後,位於觀塘康寧道23號仁安大廈昨日上午疑受暴雨影響天花漏水,致電錶房短路火警,結果導致半座大廈逾100戶及9間地舖停電,由於搶修需時,估計要到今晚才能完成,居民生活大受影響。民政事務處及關愛隊到場協助,上樓向有需要的居民派發支裝水和食物。

●民政處和關愛隊在現場協助居民。 香港文匯報記者鄺福強 攝

現場仁安大廈樓高約15層,樓齡約50年,分前後座,受影響停電的是前座單位,升降機亦無法使用,居民上落樓要改用後座的升降機。因估計大廈最快要到今晚上才能恢復供電,觀塘民政處派員聯同關愛隊到場協助居民,並開放附近臨時庇護中心供有需要的居民暫住。

店舖被迫停業 料損失萬元生意

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場所見,有住戶因停電及天氣炎熱,傍晚決定到臨時庇護中心暫住,另有居民持觀望態度。有居民指,未知晚上有何打算。

仁安大廈樓下的9間商戶,大部分是食肆,亦被迫暫停營業,有食肆因停電令雪藏食物變壞,損失慘重。現場一間粥店姓劉女職員稱,其店舖用電捲閘,因停電致無法拉閘,雖無法做生意,她仍要留守,全日估計損失逾萬元生意額。

昨日上午8時46分,警方接獲上址仁安大廈的保安員報案,指大廈的電錶房有電箱疑短路冒煙,消防到場迅將煙霧撲滅,未見明火及無人受傷,但部分電箱燒毀,電線外露,大廈前座單位及店舖停電。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