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興國,在全球科技創新大趨勢下,深度融入國家創科發展大局,將為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當前,香港特區政府正協力政、產、學、研、投層面,以《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基礎,全方面促進香港創科發展,成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在本港多元文化優勢下,香港青年一代如何發揮熱情抓緊科創機遇,是改寫未來的關鍵。

香港文匯報由今日起推出「科創明Teen」系列,聚焦多名十八九歲的青少年,他們來自不同背景,卻同樣懷抱對科學的熱忱與對香港的熱愛,透過各種創科競賽與成立初創公司,在科技浪潮中尋找機遇。這些年輕人不僅是未來的希望,更是當下的行動者。他們的故事說明,年齡與背景從不是限制——在科技與創新面前,才華與決心才是關鍵。透過他們的視角,我們看見香港科創的多元活力,也見證新一代如何以智慧與行動,為這座城市注入無限可能。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課餘的時候,不少學生選擇快樂地躺平,有的打機娛樂,有的網購減壓,也有的網上煲劇消磨時間,但來自沙田書院的中六生Panav Kalra卻不一樣:他忙於搞事業。為了爭取寶貴的科研學習機會,他曾向不同院校的教授們發出300封自薦信,幾經挫折才打開了投身科研的第一扇門。今年才18歲的他,已經成功申請了專利,成立了自己的初創公司,履歷比很多成年人還要豐富。他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分享了他精彩又勵志的成長故事。

●Panav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介紹其參賽項目,該項目獲得三個獎項。 受訪者供圖

Panav Kalra是土生土長的印裔香港人。早在初中階段,他就把課餘時間全數投入自學編程等各項知識技能,為了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他積極向全港教授發出300封自薦信,希望爭取實習機會,結果全部石沉大海,於是他調整心態,轉而參加各類科學競賽,將每次的競技舞台視為自我推銷的機會。

「一旦設立了目標,我就會去實現它,並且為我的興趣付出所有熱情;當你為興趣而做,夜深電腦前的每一下按鍵,都會成為未來發展的基石。」Panav笑說。

後來,他構思了利用關節式位移傳感器,在治療的過程中實時檢測鎖定骨板在關節處的情況、血氧飽和度和骨折部位的受力情況,幫助醫生診斷骨科病人,及方便醫護跟進病人的康復進展。這個研究項目,於兩年前的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三個獎項,評委盛讚他「具跨學科創新思維」。

太空碎片清理賽獲學者賞識

之後,他在「理大立方衛星任務—太空碎片清理」比賽中,憑藉出色的表現獲得了第二名,並藉機向在場的教授爭取實習機會。最終,他成功獲得理大學者團隊的青睞,得以到相關實驗室實習。其間,他參與了不同研究項目,汲取經驗,包括開發了一套整合LaneNet車道檢測算法、LIO-SAM、自定義LiDAR和RGB攝像頭單元的系統,用於評估車輛駕駛員的技能與表現。

這項系統於2023年4月成功申請到專利,為車輛安全分類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也因此促成了他成立初創公司Metiri Drive。他帶着驕傲的笑容向記者表示:「我們正計劃將專利授權給香港、新加坡和英國的多所駕駛學校。就在接受您訪問的前一天,我們剛與英國一所駕駛學校簽署了合作合同。」

●Panav Kalra用他的專利技術成立了初創公司Metiri Drive。 網站截圖

創科經驗豐富的他,又參與了理大團隊成立的初創公司LifeSparrow Solutions Limited,協力研發出SparAI救援系統,成功應用於香港山野搜救,幫助定位失蹤者。

「那段時間有許多行山人士因意外受困,但傳統直升機搜救耗時且成本高昂,我們希望用科技填補這一缺口。」由於近年港人流行行山減壓,團隊遂開發以無人機為載體的AI(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用於救援任務、人群測算、安全分析等。

創兩平台 助慈善機構和學生

Panav給記者的履歷表足足有三頁紙,除了記錄了上述項目外,原來他於2021年創辦CharizHK平台,為心理健康慈善機構提供技術支持;2023年又設立GoGoIntern網絡平台,幫助高中生尋找實習機會。此外,他還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軟體開發。

談到創業、就業等青年人關注的議題,Panav認為特區政府近年推出的創科創投基金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均可幫助香港青年人把個人抱負對接國家所需,將夢想實現,這正是在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最鮮活的註腳。Panav更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龐大的產業網絡。我覺得有志創業或投身創科的青年人,應主動參與創科社群,與投資者、企業家真誠交流,讓技術真正服務社會所需。」

【記者手記】胸懷科研夢 熱血千里馬

(記者 陸雅楠)世界上似乎很多人懷才不遇,總是翹首以待,等伯樂的到來及賞識。Panav年紀輕輕,卻早就明白主動為自己創造機會的重要性。除了曾經寄出海量的自薦信,向大學教授爭取實習的機會,學習前沿的科學知識之外,連今次的報道採訪,亦是他積極聯絡記者的結果。

●Panav(左二)與團隊參與理大立方衛星任務比賽獲得第二名。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記者之所以認識Panav,是兩年前採訪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他是獲獎學生之一。記者循例與他互留聯絡方式,但往後沒有保持聯絡。近日,記者突然收到Panav主動發來的信息,字裏行間沒有拐彎抹角,只是直白提出訪問的邀請:「希望您一切都好!我是您曾撰寫文章的高中生Panav。我參與了很多大型科創項目,並建立了初創公司。不知道您是否有興趣報道,我可以發送更多詳細信息,感謝!」

在重新聯絡後不久,他再次發來一封長信,附上詳盡的科研履歷和未來規劃。這份細緻的履歷及認真的態度,讓人刮目相看,很快便與他約好了採訪的時間。這次見面,記者完全能感受到香港少年人對科研的熱情,而且有遠大的目標。

他和記者分享每一次在科研路上的嘗試、每項耗盡心血贏得的榮耀,都難掩興奮,也盼望有份參與的科研項目,可以幫助他人,改變社會。這種對生活的熱情與行動力,讓他叩開了科研的大門,也打動了我這位萍水相逢的記者。真心祝願所有心懷夢想的人,都可以像Panav那樣,敢想敢做,勇於抓緊每個可以讓自己進步、更接近夢想的機會,不負韶華。

SparAI技術縮短搜救時間75%

Panav是理大初創公司LifeSparrow的技術和SparAI總監,主要負責軟件相關的工作。談到自己有份協力研發的SparAI救援系統,這個高中生搖身一變又成為公司部門負責人,認真講解相關技術。他介紹,透過搭載SparAI軟件的無人機快速拍攝目標區域影像,系統可即時分析數據,精準識別失蹤者位置、排除無需搜索的區域,同時整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元數據、無人機拍攝角度及續航時間等資訊,大幅縮短決策流程。

●Panav(左)與團隊參與理大LifeSparrow初創公司,協力研發出並測試SparAI救援系統。 受訪者供圖

由於SparAI能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特定物品檢測,更能將多張無人機影像拼接為高精度正射地圖(Orthophoto),使其成為搜救任務的「智慧大腦」。下一步團隊將深化攝影測量技術,透過多角度影像合成高精度3D地形模型,協助救援團隊掌握現場全貌。據了解,此技術由公司早期搜救軟件DIAS演化而來,該軟件專用於搜救行動,用人體物體檢測算法,快速處理無人機圖像以尋找迷路登山者的蹤跡。

營運成本近零 盼拓海外市場

Panav表示,SparAI技術可令總救援時間縮短75%,為拯救生命爭取黃金機會,「傳統直升機單次出動成本很高,而消防部門使用我們的無人機方案,除初期購置設備和軟件約兩三萬美元的費用外,日常運營成本近乎為零。」

LifeSparrow的首份合約正是與香港相關部門合作,提供無人機搜救系統,其後更拓展至房地產集團、機場及一些專業機構,奠定本地市場影響力。然而,團隊的雄心不止於此,「我們正計劃將技術擴展至新加坡、冰島等國際市場。未來亦將強化系統適應性,使其能在極端氣溫、複雜地形中穩定運作,這既是挑戰,也是我們的使命。」

Panav強調,科技的核心是解決人類難題,「我們希望透過無人機與AI的結合,不僅拯救生命,更為全球災害應變系統注入『香港智慧』。」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