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似乎很多人懷才不遇,總是翹首以待,等伯樂的到來及賞識。Panav年紀輕輕,卻早就明白主動為自己創造機會的重要性。除了曾經寄出海量的自薦信,向大學教授爭取實習的機會,學習前沿的科學知識之外,連今次的報道採訪,亦是他積極聯絡記者的結果。
香港文匯報記者之所以認識Panav,是兩年前採訪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他是獲獎學生之一。記者循例與他互留聯絡方式,但往後沒有保持聯絡。近日,記者突然收到Panav主動發來的信息,字裏行間沒有拐彎抹角,只是直白提出訪問的邀請:「希望您一切都好!我是您曾撰寫文章的高中生Panav。我參與了很多大型科創項目,並建立了初創公司。不知道您是否有興趣報道,我可以發送更多詳細信息,感謝!」
在重新聯絡後不久,他再次發來一封長信,附上詳盡的科研履歷和未來規劃。這份細緻的履歷及認真的態度,讓人刮目相看,很快便與他約好了採訪的時間。這次見面,記者完全能感受到香港少年人對科研的熱情,而且有遠大的目標。
他和記者分享每一次在科研路上的嘗試、每項耗盡心血贏得的榮耀,都難掩興奮,也盼望有份參與的科研項目,可以幫助他人,改變社會。這種對生活的熱情與行動力,讓他叩開了科研的大門,也打動了我這位萍水相逢的記者。真心祝願所有心懷夢想的人,都可以像Panav那樣,敢想敢做,勇於抓緊每個可以讓自己進步、更接近夢想的機會,不負韶華。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