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輪經貿會談正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是雙方在三個月內舉行的第三場經貿會談。中方在經貿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就是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美國與歐盟宣布達成貿易協議框架後,德國與法國隨即措辭強烈地反彈,認為協議損害了他們的經濟利益。這警惕我們,不能為了達成協議而犧牲自身利益,必須認清美國反覆多變的施壓策略,切勿讓其藉着經貿會談予取予攜。

中方在經貿問題上的立場一以貫之且清晰明確,經貿合作本就應是雙向奔赴、共同獲利的過程,而非一方對另一方的掠奪與壓榨。中方秉持着這一理念,積極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為全球經貿合作樹立了良好典範。對於中方能否接受與美國達成所謂「次優協議」,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達了嚴正立場:「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的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

據《金融時報》統計,特朗普迄今宣布的貿易協議已涵蓋美國約45%的各類進口商品,美國實際關稅水平攀升至約17.3%,創下193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特朗普妄圖透過關稅戰,開啟美式貿易保護主義的新時代,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然而,這種短視且自私的行為,實則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表面上,特朗普聲稱美國6月通過關稅賺了250億美元,但這些關稅成本,大部分最終都轉嫁到了美國消費者身上,推高了美國的物價水平,打擊了經濟增長。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分析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戰可能在今年內導致美國物價額外上漲1.8個百分點,相當於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收入損失2,400美元。如此看來,所謂的「關稅收益」,不過是特朗普自欺欺人的虛幻泡影。

同時,特朗普宣稱達成的貿易協議,多數矛盾重重,並未真正解決美國與他國的經濟貿易分歧。美國與歐盟最新宣布達成貿易協議框架後,法國總理貝魯發文怒斥:「這是一個黑暗的日子!」德國總理默茨則警告「15%關稅將重創德國出口導向型經濟」。這警示我們,在與美方的經貿談判中,絕不能為了達成協議而盲目妥協,放棄自身核心利益。美方常常採取反覆多變的施壓策略,企圖在談判中佔盡便宜,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底線,不被美方的虛張聲勢所嚇倒。

值得欣慰的是,中美此前通過日內瓦與倫敦經貿會談,就解決畸高關稅等問題達成共識,有效推動了中美經貿緊張局勢降溫。此次瑞典會談,專家普遍認為,如果談判能延長關稅暫停,後續可能進入「談細節、談安排」的階段,一些具體領域的合作也有望逐步重啟,雙方可能建立季度磋商機制,形成分歧管控常態框架。

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更應加強對話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只有在相互尊重、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中美經貿合作才能行穩致遠,為全球經濟發展貢獻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