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同胞的抗日鬥爭」台灣專區通過圖文影像顯示,抗戰期間,一批台籍志士競相衝破重重阻力,來到祖國大陸直接投身抗日戰爭,或行醫搶救傷員,或在殺敵前線,為反抗日本的侵略,奉獻自己的力量,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早在1920年代,就有一些台籍青年到上海等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參加革命活動。出生台北市的翁澤生就是其中之一。1933年3月,由於叛徒出賣,翁澤生在上海被捕,後被押往台北日本監獄。長達6年的牢獄生活中,面對日寇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他始終堅貞不屈。本次展覽展出一封其家書原件,是他於台北日本殖民當局監獄中寫給妹妹馮志堅(原名翁阿冬)的。面對敵人,他是酷刑堅貞不屈的血性男兒,但在家書中卻是憂心母親身體的孝子以及恨不能為妹妹分憂的兄長,紙短情長,感人至深。
台胞武裝多次對日突襲
在祖國的東南沿海一帶,則活躍着一支由台灣同胞組成的抗日武裝,即李友邦領導的台灣義勇隊,其宗旨是「保衛祖國,解放台灣」。台灣抗日義勇隊是台灣唯一成建制的、在大陸參加抗日的隊伍。該抗日武裝於1939年初在浙江金華成立後,積極從事對敵鬥爭、醫務診療、生產報國和宣慰軍民等工作,先後轉戰於浙江和福建地區,並成功策劃多起對日突襲,造成日軍的極大恐慌。此外,台灣抗日義勇隊還創辦了《台灣先鋒》《台灣青年》,出版《台灣革命叢書》等,積極宣傳抗戰,以激發台灣同胞的抗戰鬥志,並幫助大陸同胞了解台灣,使海峽兩岸的抗日鬥爭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展覽中還顯示,台灣著名醫生和革命家李偉光,1935年到上海開設偉光醫院、組織台灣旅滬同鄉會,並作為地下黨的一個聯絡地點;被稱為「中國白求恩」的名醫、台灣嘉義人林思平(原名盧道龍)奔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帶領手術隊南征北戰,為保障廣大軍民的健康忘我工作。此外,在當時重慶國民政府軍政各領域,也活躍着許多台胞的身影,如台灣著名愛國人士丘逢甲長子丘念台,毅然投筆從戎,並於1938年組織了東區服務隊;台灣新竹人鄒紅,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2軍軍長、第35集團軍副總司令、粵桂邊區總指揮等要職,在抗日戰場上率部殺敵,屢建奇功。
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時期先後到大陸參加抗戰的台灣同胞多達5萬餘人,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盡力盡職,為全民族抗戰取得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