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霆邦 中國香港低空經濟協會創會主席
低空經濟議題近年備受社會關注,不管內地還是香港,都正在加速推動低空經濟的試驗以至實際操作。特區政府除了推出監管沙盒項目試驗無人機運作,最近亦成功修例,除了增設丙類無人機類別等,亦促進各類非傳統航空器在香港進行試驗。
完善無人機監管體系
筆者有份創辦的中國香港低空經濟協會,最近也發表了《中國香港低空經濟政策優化研究及建議》,提出了13項建議,期望能推動無人機法規接軌全球,藉低空經濟促進金融發展。
修訂《1995年飛航(香港)令》(第448C章)及《小型無人機令》(第448G章),以至推出不同的監管沙盒項目,都能有效使無人機將來在不同場景作出更為廣泛的應用,但須指出,特區政府要參考內地及其他地區的監管辦法,在完善無人機法例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全面及融合多地法規要素的無人機監管體系。換句話說,香港要提供行業監管範本,成為區域及全球的無人機標準範例,提升香港在全球無人機產業發展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在筆者的眾多倡議中,其中一項就是建議特區政府優先開拓跨海飛行航線,當中原因,既有自然條件的因素,亦有實際考量。例如,香港島四面環海,地區位置適合跨海飛行,部分路線相比起陸路運輸,優勢更為明顯;而且,跨海、跨島飛行其實有實際而重要的需要,好像居住在長洲等離島的長者,每次就診都要舟車勞頓。假若當區長者能通過視像方式覆診,然後診所把藥物透過無人機從香港島的醫院直送離島,這樣的方法將可以省卻許多不便。
從貨物運輸、食物運送、低空巡邏以至大廈清潔等應用,相信社會都預計到,將來不同行業(包括運輸業、農業等)都可以更好地利用無人機提升生產力及工作效率。香港要推動低空行業發展,以及把低空經濟法規接軌全球。特區政府可以成立專責部門,更好地將「低空」以及「經濟」結合起來,除了法規以及跨部門協調,亦要一併將推動相關經濟發展、合作等工作,納入全新的專責部門內,令低空經濟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設低空經濟專項創投基金
筆者還有一個更大的願景,就是低空經濟發展能與金融發展進一步融合,例如通過吸納並協助內地低空經濟企業出海,增加其在本港的經濟活動,充分發揮香港與其他地區的聯動效應,提升經濟活力。事實上,香港的國際金融市場美譽與紐約、倫敦齊名,聯通中東海外不同類型的創投私募基金,以及特區政府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HKIC),成立專項創投基金為合資格的企業進行配對投資,以吸引相關內地、東南亞以至更多海外的科技公司到港融資以及掛牌上市,能夠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充分釋放經濟增長的動能。
特區政府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提出政策倡議,已有了一段日子。筆者發現,在無人機的應用、功能上,可說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隨舉一例,在準備政策倡議時,就在友好討論之間,發現了香港那麼多高樓大廈,雖然會令無人機在城市使用更為困難,但與此同時,眾多大廈天台,其實亦可以考慮適當地加上基礎設施,成為「無人機機場」,讓市民進一步體驗到低空經濟所帶來的生活便利。
現時,內地正有序推動低空新產業發展,香港也要堅守「管得住才能放得開」的安全為先發展理念,強化低空安全治理能力,同時與內地攜手並肩,一同引領兩地低空經濟的發展規範走向國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