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圖啟「美式保護主義時代」 進口貨漲價消費者埋單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接連宣布幾項貿易協議,對各國出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金融時報》周一(7月28日)統計,特朗普迄今為止宣布的貿易協議,已涵蓋美國約45%的各類進口商品,美國實際有效關稅水平攀升至約17.3%,是自1930年代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法案《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生效以來最高水平。報道分析,特朗普試圖透過關稅戰開啟「美式貿易保護主義」新時代,這種關稅壁壘或重塑全球貿易秩序,最終迫使美國消費者為漲價進口商品埋單。
從今年4月宣布推出對等關稅,到施壓他國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盡顯混亂,各國官員疲於應對。報道統計稱,算上最新與歐盟達成的貿易協議,美國決定徵收或豁免關稅的進口商品,已佔所有進口商品近60%。如特朗普如實從下月起對未能達成協議的國家徵收新的高額關稅,預計該數字還會上升。
縱觀特朗普宣稱達成的貿易協議,多數仍矛盾重重,並未解決美國與他國的經濟貿易分歧。目前只有美國分別與英國和印尼的貿易協議,已經發布聯合聲明或正式文本,協議雙方就部分條款描述還存在分歧。越南當局並未確認特朗普宣稱的越南商品關稅稅率。日本和歐盟官員對貿易協議中的投資承諾,也與美國官員的說法不一。
家庭平均年損失近2萬元
待關稅正式生效,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勢必漲價。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分析,美國進口商品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企業,都會設法攤分額外的關稅成本,推高商品售價。預計特朗普的關稅戰可能在今年內,導致美國物價額外上漲1.8個百分點,相當於每個美國家庭平均年收入損失2,400美元(約1.9萬港元)。
專家:料部分企業下調盈利預期
瑞銀歐洲股票策略主管福勒直言,協議剛剛宣布時的金融市場繁榮,可能只是短暫訊號,「人們認為達成協議總較沒有協議更好,市場最開始會因貿易戰的風險降低感到寬慰。然而當投資人消化高額關稅的現實,意識到它如何打擊企業盈利能力後,市場預計會出現波動。未來6個月,許多企業預計都會下調全年盈利預期,反映出關稅的影響。」
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沃爾夫也稱,許多國家和企業會嘗試開拓美國以外市場,調整供應鏈布局,關稅戰可能推動全球貿易模式轉變,「在特朗普看來,美國是全球最佳市場。然而如今美國經濟情況已大不如前,外國企業完全可能尋找其他未受關稅影響的市場,加大銷售力度。」
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與經濟學教授普拉薩德最後總結稱, 「特朗普的關稅戰開創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新時代。我們預計其影響力持續,最終將波及整個全球貿易體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