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歐製藥業關稅反推高美患者醫藥費用。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美歐周日(7月27日)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從歐洲進口藥品加徵15%關稅。路透社分析,儘管15%的稅率遠低於特朗普政府此前威脅的200%,但新關稅仍將令歐洲製藥業成本大增約190億美元(約1,491億港元),變相推高美國患者的醫藥費用,加劇民眾看病難題。

歐洲佔美國藥品進口總額約60%,歷來享受免稅待遇,美國醫療美容常用的肉毒桿菌、多款抗癌藥和減肥藥都由歐洲藥企生產。單是愛爾蘭去年便向美國出口價值500億美元(約3,925億港元)的藥品。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斯塔汀表示,如果美國不採取任何緩和措施,歐洲藥企出口成本或會增加130億美元(約1,021億港元)。投資銀行Bernstein分析師布林估計的數字則達190億美元。

美民眾醫保費用將上漲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今次只有部分平價仿製藥獲豁免關稅,至於具體清單則未公布。醫療業專家擔憂,這部分成本可能轉嫁給美國的醫療保險計劃,美國民眾的自負醫藥費和保費都會上漲。

也有醫療保險公司表示,未獲關稅豁免的部分平價仿製藥若顯著漲價,或會導致供不應求。紐約和俄勒岡等州份的部分醫保計劃,已因應關稅計劃上調明年保費漲幅。部分美國藥企也反對美國對歐洲藥品加徵關稅,強調此舉會推高採購部分研究所需藥物成本,削弱歐洲藥企在美研發投入。

特朗普政府今年4月啟動「232條款」調查,擬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仿製藥大國的出口藥品加徵關稅。業界分析認為,該政策主要衝擊目標將轉向全球仿製藥供應鏈核心地區印度。目前印度正就仿製藥關稅豁免問題,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