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王柳懿和王芊懿在教大修讀的專業領域是體育教育與運動科學,芊懿分享她倆目前主要從事運動心理研究,這是源於她倆昔日在訓練和備戰過程中也曾遇過相關問題,希望尋求解決方法,「我們以往感覺不知該如何解決,現在回頭看,其實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只是當時沒有想到,或者當時還未研究出可以這樣解決。」現在她倆正是希望針對運動心理進行更深入研究,期望日後可憑自身經驗和研究知識,幫助更多年輕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發展。

柳懿表示,在過去備戰奧運會過程中,科研其實幫助她們很多,這當然包括一些直觀、可量化的數據,「但其實我認為,到頂尖比賽的時候,更關鍵的是心理狀態」,而在心理研究方面,是有必要更資訊化一些,「我們希望可以在這個研究方向,收集一些很好的依據,然後可為未來的年輕運動員,他們在遇到相關困難時,可以有所參考。」

意念訓練可緩解「賽壓」

芊懿補充指,年輕運動員在參加大型賽事時,較易因「賽壓」影響而感到焦慮和緊張,「我們在小時候也出現過,就是不懂得分配體力。因為緊張,在比賽的前半段就已經用光體力,後面只能靠意志力硬撐。現在我們會以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懂得分配體力,更好去完成比賽。」

她特別提到,兩人每天都會進行意念訓練,「就是以意念,想像自己『已經站在賽場上』,把訓練場都當作是比賽場地,如此會更好地幫助我們,避免在比賽過程中出現緊張情緒。」

談及兩人在日常訓練中如何互相扶持,校長李子建進一步補問說:「雙生兒是否會有心靈感應?」柳懿笑言也許是有一點,主要是由於熟悉對方,多少能感知彼此的情緒和狀態,「但我們兩個在學習和訓練都是比較一致的,遇到的困難與挑戰都很相似,所以我們更多是需要攜手進步。」

芊懿則大爆運動員生涯中,她比姐姐柳懿更像姐姐,「就是鼓勵她(柳懿)更多一些,因此她是比較感性的,總是會說『放棄吧』。當練到只差最後一點點的時候,她會說今天不做了,因她會想着『明天做更好,今天不做了』,我就覺得有時候頂過去這一下,可讓自己的成長邁出更大一步」,於是就會鼓勵姐姐繼續練習,並且跟她理性分析箇中益處,讓姐姐聽得進去,繼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