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8日發布《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育兒補貼制度從2025年1月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人民幣,下同),發放補貼至嬰幼兒年滿3周歲。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最近三年(2022年至2024年)全國出生人口合計約2,812萬人,按照每人每年3,600元補貼金額計算,合計一年需要財政補貼資金約1,012億元。實施方案明確補貼將發放現金,以及補貼對象和標準、申領程序、發放渠道等內容。
2021年,中央關於優化生育政策的決定發布後,各地開始啟動對實施育兒補貼的探索。今年,國家層面發放育兒補貼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議話題。昨日,育兒補貼實施方案正式公布,明確對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滿3周歲的嬰幼兒,按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補貼。對按照育兒補貼制度規定發放的育兒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在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認定時,育兒補貼不計入家庭或個人收入。
線上線下均可申領
育兒補貼線上線下均可申領。實施方案指出,在申領程序上,育兒補貼由嬰幼兒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監護人按規定向嬰幼兒戶籍所在地申領。主要通過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線上申請,也可線下申請。育兒補貼的發放渠道為申領人或嬰幼兒的銀行卡或其他金融賬戶,鼓勵通過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或嬰幼兒的社會保障卡發放。各省份結合實際確定具體發放時間,提高發放效率,確保補貼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在財政分擔比例方面,中央財政自2025年起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育兒補貼補助資金」,對發放國家基礎標準育兒補貼所需資金,按比例對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予以補助。至於地方提標部分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自行承擔。實施方案並明確育兒補貼的信息管理要求,以及對育兒補貼制度的實施進行全程監督;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制定實施方案報國家衞生健康委、財政部備案,做好政策銜接,增強實施效果。
逾20省探索實施育兒補貼
內地媒體報道引述專家觀點認為,育兒補貼制度體現了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一孩、二孩、三孩均可領取補貼,且標準相同,實現了三孩生育政策下家庭支持的全面覆蓋。尤其是將一孩也納入補貼範疇,能一定程度幫助緩解年輕夫婦的生育顧慮。直達家庭的普惠性現金補貼,可以直接增加育兒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提高獲得感。
目前,內地已有20多個省份在不同層級探索實施育兒補貼相關政策,亟待國家層面出台基礎育兒補貼政策予以規範、指導和統籌。專家認為,在國家育兒補貼制度的基礎上,地方政府可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發展特點,在財力允許範圍內補充出台差異化補貼政策。通過中央與地方協同發力,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生育支持政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