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香港文匯報記者踏入雲南保山龍陵縣松山戰役遺址,這裏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較為完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遺址之一,布滿彈孔的殘壁、延綿13,200米的戰壕遺蹟,肅立,彷彿就能聽見1944年那場慘烈攻防戰的回響。

松山,海拔2,000多米,扼守滇緬公路咽喉。1942年,侵華日軍強徵民夫1,670餘人,耗時兩年構築起三層地堡、蛛網狀交通壕的防禦體系,吹噓其為「東方馬奇諾防線」。據記載,堡壘「木樁排列如鱗,鋼板厚逾30毫米,土層積逾1米」,150毫米榴彈炮轟擊亦難損分毫。1944年6月-9月,中國遠征軍以傷亡7,773名將士的代價,全殲守敵1,280餘人。

松山戰役遺址目前保留了大量原始遺蹟和紀念設施:主峰區域一株百年古樹布滿槍彈痕跡,樹幹上殘留的彈孔清晰可見,專家曾從這棵樹身上取出了46枚彈頭和彈片,被稱作「見證樹」。沿台階而上,就來到中國遠征軍雕塑群,佔地17,400平方米的雕像群,由12個方陣402座雕塑組成,包括將軍方陣、娃娃兵方陣、女兵方陣等,很多人來到這裏,都會帶上糖果,靜靜地塞到娃娃兵的包裏、懷裏。

這裏還保留了約13,200米的戰壕,其中日軍戰壕約11,600米,中國遠征軍戰壕約1,600米; 日軍暗堡遺址691個,中國遠征軍掩體125個,部分掩體仍保留有射擊孔和通風口結構……

下山時,回望松山,這裏的每一處彈坑、每一段殘垣、每一塊刻字石板,都在靜靜訴說着80年前的烽火歲月。這片浸染忠魂鮮血的土地,如今草木蔥蘢,卻永遠留存着戰爭的印記,提醒着每一位到訪者:山河無恙,英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