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末的香港酷暑難耐,土瓜灣益豐大廈因私人鹹水管爆裂漏水,引發電力系統癱瘓,四座大廈陷入黑暗,連帶食水供應中斷等一系列連鎖反應,終在中國建築社區應急義工隊協助下建立臨時電力系統,避開受損嚴重的電力設施,較法團自行聘請的承建商修復,估計至少快三日恢復電力。事件亦引發社會思考舊樓維修的老大難問題,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時許多舊樓電力設備老化、維修基金缺失、業主共識難成,導致大廈長期未能得到全面和有效的維修,建議政府對於舊樓要有合理的監督和配套措施,包括專業的維修建議和提供維修價格服務等,避免類似的情況頻繁發生。●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
益豐大廈繼前日凌晨B和D座單位率先恢復供電,以及全部4座大廈恢復公共照明、供水及升降機運作後,昨日凌晨約3時41分,再恢復A和C座的電力,惟電力供應仍出現不穩定,以致該兩座大樓昨日多個樓層單位及地下店舖,僅恢復短時間供電。
茶餐廳無電暫停營業 損失待估算
昨日下午,香港文匯報記者再到益豐大廈了解,見A及C座大樓地下多間店舖,包括茶餐廳,因無電而暫停營業,連同雪櫃變壞食材,損失有待估算;但有藥材店仍可「摸黑」照常營業。
持續跟進事件的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指出,天氣炎熱下,許多舊樓的電力系統不勝負荷,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今次益豐大廈事件敲響了警鐘。她解釋,益豐大廈有近60年樓齡,由於大廈內長者居多,住戶不少為出租單位,部分業主難以聯絡,甚至未必願意出資,因此討論樓宇維修時往往難以得到共識。此外,由於法團成員多為基層市民,管理公司專業主導性不足,專業意見未能有效傳達並推動決策,導致大廈長期「帶病運行」,最終釀成意外。
「樓宇更新大行動」應續優化
她提到,外界有建議設立強制性每月繳交維修儲備基金的方案,恒常進行基礎維修。她認為該方案可以探討,但坦言舊樓管理費本就構成業主負擔,額外儲備金恐「百上加斤」,推動或面對阻力。
她認為,政府的「樓宇更新大行動」可以持續並優化,同時為舊樓提供專業指導、技術支援及具公信力的估價服務,破解業主對「天價維修」的恐懼,為凝聚共識掃除障礙。
益豐受鹹水影響電力設備要全換
香港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前主席勞偉籌指出,益豐的鹹水破壞了絕緣體,所以受鹹水影響的電力設備,基本上要更換,「可能基本上要全部換掉,那麼大個電機房要全部更換,需要的時間不短。可能50年前的配件,未必找回匹配的原件。」
根據《電力(線路)規例工作守則》,所有大廈公用電力裝置,允許負載量逾100安培,就要五年一檢。一般會以目測,亦會做絕緣測試,專家認為,要汲取益豐大廈經驗,擴大檢查範圍。勞偉籌稱:「會否在水喉方面多做檢查,特別是鹹水影響會頗大,在這情況會否有恒常檢查,水喉會否有生鏽、承受不到而破裂。」他又認為,針對樓齡30年以上的強制驗樓計劃,可考慮加入檢查電力裝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