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土瓜灣益豐大廈2,000住戶在上個周末經歷33小時停電,昨日凌晨約4時才恢復通電。面對電力搶修的難題,中國建築社區應急義工隊特別派出機電專業義工隊到場開展搶修,但現場施工阻礙重重,如原有供電系統嚴重老化、狹窄的高溫作業空間、機械運行全人力進行。參與前線指揮的義工隊成員傅強表示,大家起初是為回應發展局緊急物資需求清單而來,但沒想到現場情況遠超預估,「機電專業又是我們的專長,責無旁貸,幫人就幫到底。當前線指揮部把這個想法回饋給公司,公司非常支持,立刻和發展局溝通,我們人力物力一起上。」
現場施工並不容易,人力搬運電纜立起一人多高的電纜卷,需要6名隊員弓腰如蝦,每挪動幾米就需換手接力;當買不到適配老樓的電箱時,電工師傅們就蹲在地上,用鉛筆在木板上比劃電箱尺寸,再現場裁鐵皮。「買不到現成嘅,舊樓嘅牆唔規則,差一厘米都裝唔上。」負責製作的年輕義工說。
老師傅汗水入眼手仍穩
還有經驗的老電工專注於手裏的動作,汗水流進眼睛也紋絲不動。工友又關心又擔心,「昨晚換班時,他說『我熟路,再頂一陣』,結果又搞了四個鐘。」搶修到凌晨一點,一直陪着施工的長者街坊也看不下去了,直勸道:「好夜喇,聽日再做啦。」
昨日凌晨3點41分,隨着中電工程師一聲「送電」通知,C座也完成了電力搶修,實現了通電。前線指揮部總負責人祝偉俊專注地盯着電錶上的數字,直到確認電壓穩定才鬆了口氣。這位67歲的資深工程人,膝蓋勞損甚至需要日日理療,卻堅持和年輕義工們一樣,在現場站足了十幾個鐘。現場施工方案複雜,更涉及與機電署、中電等多方的溝通與合作,從人員調配到讓各個工序無縫銜接,他都要親力親為,才能放心。
完工卻不收隊,義工隊上下心裏都惦記着一件事——搶修隊一定要留守。義工們表示,舊電路禁不起折騰,要多維護一段,等供電穩定了才可以放心。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副總裁黃江表示,「未來,我們會持續完善應急回應機制,把社區義工隊打造成更專業的民生守護者,為香港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