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周日(7月27日)在英國蘇格蘭舉行會談後,共同宣布美歐雙方達成新的貿易協議,美國對歐盟出口商品關稅從30%下調至15%,歐盟則承諾不會對美國商品徵收額外關稅,並大舉投資購買美國能源和軍事設備等。協議在歐洲內部引發不滿情緒,美媒引述匿名歐洲大使表示,協議無法掩蓋歐盟被特朗普的碾壓式策略擊垮的事實,形容「特朗普精準計算出我們的痛苦臨界值」。

根據協議,美歐雙方同意對部分商品實行零關稅,包括飛機及其零部件、特定化學品和部分農產品。但特朗普強調,美國會保留對歐盟鋼鐵產品徵收的50%關稅,對藥物徵收的額外關稅也將頒布。歐盟會在未來3年,從美國採購價值7,500億美元(約5.9萬億港元)能源產品,及在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約4.7萬億港元)。特朗普聲稱,歐盟會採購美國大量軍事設備。

汽車產業未包含在豁免清單

特朗普受訪時一如既往宣稱,新協議將為美國開放所有歐洲市場,宣稱這些市場實際上對美國是關閉的。事實上,2024年歐盟與美國的商品和服務貿易總額達到1.7萬億歐元(約15.5萬億港元)。美國是歐盟最大的出口市場。儘管馮德萊恩強調,15%的對等關稅不會與美國現時對歐關稅疊加,但歐盟最希望獲豁免的汽車產業並不包含在零關稅商品內。

馮德萊恩解釋,與特朗普的談判過程非常艱難,雙方起初立場相去甚遠,形容這是歐盟爭取到的最佳結果。她堅稱協議旨在確保歐洲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避免衝擊歐盟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大規模貿易衝突。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分析稱,美國去年對歐盟商品的平均關稅僅為1.2%,今次協議關稅水平已明顯提高。

成員國抱怨協議損歐利益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直言,今次新協議不符合歐洲的根本利益。朗格批評,今次特朗普政府的做法,與其以高額對等關稅為威脅,勒索日本等盟友達成不平等協議的做法如出一轍,歐盟被迫對美大幅投資,會打擊歐盟的軍工業和汽車產業等企業,削弱歐盟經濟實力,「協議不是互利共贏的貿易合作,而是單方面的讓步。」

芬蘭外貿和發展部長塔維奧也表示,貿易協議沒有帶來值得高興的內容,歐盟仍承受高額關稅,「從長遠來看,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的協議,特朗普政府發起關稅戰,全球貿易政策變得緊張且不穩定。」愛爾蘭總理馬丁同樣表示,協議會令歐盟對美貿易變得更昂貴且有挑戰性。法國總理貝魯在社媒發文,批評歐盟最終選擇了屈服,形容「這是一個黑暗的日子」。瑞典對外援助與外貿大臣杜薩表示,關稅協議使美國對歐關稅達到近70年來最高水平,他因此對美歐經貿關係前景感到悲觀。

風險諮詢公司Teneo研究部副主任尼克爾認為,美歐貿易協議內容模糊,雙方日後或對其內容有不同解釋,「今次可能只是高級別政治協議,實施時會持續存在重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