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歐達成的貿易協議引來不少質疑聲音,多名歐洲政界人士直言,歐盟向特朗普的屈服之路早在4月便開始,儘管這份協議暫時避免了貿易戰,但若歐盟早點採取強硬立場,跟中國一道反制特朗普關稅威脅,而不是選擇妥協,歐盟就不會在談判中居於劣勢,也許能拿到更好的條件。
「一開始便不應退讓」
特朗普4月初公布的「對等關稅」一度令金融市場陷入恐慌,投資者拋售美國資產,擔心經濟衰退。隨着拋售加劇,特朗普已退讓,在4月10日關稅生效前夕,宣布暫時只對歐盟徵收10%基準關稅。然而歐盟也作出讓步,暫停對美徵收報復性關稅,並在「刀架在頸上」的情況下接受美國的談判提案。歐盟沒有像中國和加拿大那樣立即採取報復措施,讓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承受損失,而是因成員國之間的內部分歧,選擇吞下苦果,希望能在未來獲得更好的協議。
歐盟一名外交官表示,儘管歐洲決策者們為暫時避免一場貿易戰舒一口氣,但內心仍充滿遺憾:作為全球最大貿易體,歐盟若從一開始就沒有向特朗普退讓,或可獲得更好的條件。「特朗普就像校園裏的惡霸,而我們沒有和其他人一起站出來對抗他,那些不團結在一起的人,終將被逐個擊垮。」
曾參與英國脫歐談判的前歐盟委員會官員里克萊斯認為,歐盟最近威脅對美商品徵收930億歐元(約8,505億港元)報復性關稅之舉,來得實在太晚了。「事後看來,若歐盟4月就對美國作出有力回應,配合中國反擊美國上調關稅,對市場和特朗普造成巨大衝擊,歐盟的處境本會更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