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志軍(號大郡字之境)
在我的藝術之路上,除了過去和大家談到我的藝術啟蒙和學習經歷以外,我也想和大家探討一些當下的藝術觀點與分享藝術盛事。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簡稱︰香港文聯)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協辦的「書寫的力量」展覽於7月25日開幕,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中華文化節2025」其中一個重點項目。單從字面上看,多數人會理解為是一個書法的主題展覽。實際上,「書寫」二字涵蓋了中國繪畫的精髓,中國繪畫講究書法用筆,寫神寫意,「力量」二字又充分表達出頗具時代感的現代精神,極具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繼往開來的現代觀念。「書寫的力量」這個展覽,應該是從革新與多元化的角度出發,涵蓋現當代香港繪畫的現狀,使參展作品呈現出豐富的面貌。香港繪畫並非泥古不化,而是託古求變、譜寫出香港繪畫的新篇章,極大地拓展中國畫的審美維度,從而呈現出中國繪畫的新形式,激發中國繪畫的現代活力。
「書寫的力量」對於建設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具有實際意義;通過香港這個國際自由港的特殊地位,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廣闊的國際領域,同時,領悟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薈萃中西,推陳出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香港的力量。
「書寫的力量」還有更加深刻的含義,展覽助推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樞紐。香港憑其國際自由港的獨特區位與開放胸襟,天然具備融通中西的使命。此次展覽如一座流動的橋樑,一端深情傳遞着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端則積極吸納世界藝術的多元精華。既守護着傳統的根脈,又舒展着創新的枝葉。其意義遠不止於一時一地之展示,更在於將中華文化的精髓,經由這個充滿活力的視窗,播撒向更為廣闊的天地,促成超越地域的碰撞與新生。傳統繪畫技法與現代藝術精神的融合不僅體現了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展示了藝術創新的無限可能。除了技法融合,更是文化、思想和社會層面的深度對話,為香港乃至全球的藝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時,香港文化藝術的發展始終與內地保持着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在藝術理念和創作手法上,香港與內地各有特色,相互借鑒,共同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
我這次創作的《天問·源》系列作品是對地球生命之源的禮讚,是探尋青藏高原原生態的感知,傳遞了人類向生命源頭的叩問——三江源不僅是地理源頭,更是對人類生命起源文明發展成就的謳歌,從而引發關於生命的哲學思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