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國際產品開發及零售研究部
2025年全球金融市場在港股、美股及債券市場的相互博弈中展現出複雜且多變的格局。在這種環境下,環球亞洲債券基金展現投資價值,平衡收益與風險,並有效利用亞洲高息資產及信用品質改善帶來的收益潛力。
港股經歷了2025年上半年約15%的反彈後,今年以來在政策支持和外資回流推動下延續強勢,但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結構調整影響,市場波動性依然較高。恒生指數最近已創年內高位突破25,000點,受益於新消費板塊、金融、電訊和資源股的穩定表現,而科技股則因激烈競爭而面臨股價波動。在此背景下,港股的結構性機會逐漸凸顯,特別是高息股和與內需相關的行業,成為資金追逐的焦點。
相較而言,美股在歷經2024年的牛市後,2025年表現呈現震盪調整態勢。由於企業盈利增長預期放緩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美股科技龍頭股波動加劇,尤其在人工智能行業逐步成熟的情況下,市場對風險的敏感度提升,促使部分資金在今年上半年流出美股轉向大中華及亞洲資產市場。
美債息波動大 亞洲債吸引力增
美聯儲政策方面,2025年下半年市場普遍對減息預期持謹慎態度。政策持續收緊背景下,債券市場出現分化,美國國債收益率波動擴大,但亞洲債券市場則因利差吸引力和經濟基本面相對穩健,呈現較強韌性。
有興趣投資亞洲債券的投資者,可留意施羅德亞洲債券基金,基金主要投資於由亞洲的政府、政府機構、跨國組織和公司發行的定息及浮息證券。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