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心

論地理位置,這個位於中國黑龍江省邊陲、名為「北極村」的小鎮,並不是中國最北的,在它的北邊,還有一個叫做「北紅村」的地方。但是,「北極村」卻是成千上萬旅行者「找北」的熱門地點,這當然有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當地政府旅遊開發策略的原因,但不能否認的是,一部文學作品的問世,讓「北極村」成為情感的聯結和精神的家園。

1986年,22歲的遲子建還是大興安嶺師範專科學校的學生,在「北極村」長大的她,力圖用帶着溫暖光芒的文字,以兒童視角向世人展示中國東北漠河村奇異而神秘的北極生活。直到今天,當我們翻開《北極村童話》這部最初發表在《人民文學》1986年2月號上的中篇小說,依然會被文學中的「北極村」深深打動:「北極村」的雲朵,像兔子、像狗、像魚;晚霞「像爐膛的火」、粉紅得「像小貓的舌頭」、金黃得「像大公雞的尾巴」;夜晚的星空「像新媳婦的蓋頭、像大公雞的雞冠」,以及山雀、蜂子、蟋蟀等自然界的生靈,與主人公迎燈的活潑好奇、充滿幻想共同構成了情趣盎然的圖畫,引發讀者無盡的遐想。小說的主線是主人公7歲那年被寄養在「北極村」外祖母家時一段終身難忘的童年生活,字裏行間除了引人入勝的風土人情,更有對人性的思考,讓「北極村」平靜寒冷的生活成為人們追尋的一道人文「極光」。

這個夏天,在「北極村」的中國最北郵局,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們挨挨擠擠地寫明信片、寄出去。單行本的《北極村童話》擺放在郵局大廳最顯眼的位置。遺憾的是,精裝的版本結實地塑封着,無法隨手翻閱。我買了兩本送給同行的學生、聖類斯中學的黎健邦,當天晚上,他告訴我:「書中的文字,好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