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機會,我建議遊客不要只打卡成熟的景區,可以嘗試走到附近的村子住下,和當地鄉親面對面交流。」近20年的行攝經歷,讓呂鳳霄深刻認識到,最美的風景是人心。那些淳樸善良的村民,曾無數次給予呂鳳霄無私的幫助,才讓他有機會完成「航拍中國」的壯舉。
因為一些拍攝點特別偏遠,呂鳳霄甚至無法自駕抵達。每當這時候,熱情的村民總會挺身而出。「那次是要到河池,一名留守兒童的家裏,車子只能開到邊上,剩下的路需要徒步進去。」背着大批設備的呂鳳霄腳步逐漸沉重,一位開摩托車的大叔經過時順口問了一句「要坐車嗎?」累得不行的呂鳳霄二話不說上了車,然而馬上就後悔了,「要是他宰我幾百元(人民幣,下同)怎麼辦?」到達目的地後,呂鳳霄一邊找錢包一邊問多少錢,結果大叔看都沒看一眼就說「錢什麼錢」,然後轉身走了,留下仍在發蒙的呂鳳霄獨自感動。
同樣是一次在大山裏的拍攝,一位大媽提着滿滿一筐杏子走來問他「要吃嗎」,呂鳳霄知道那是當地特產,一連吃了好幾個後,呂鳳霄問起大媽杏子的價格,大媽不肯收,並表示「自己東西要什麼錢」。呂鳳霄不願意辜負大媽的勞動,偷偷往筐子裏塞了20元,然後繼續自己的拍攝。不久之後,大媽去而復返,又給呂鳳霄送來一袋杏子。後來呂鳳霄才發現,大媽將那20元藏在杏子中又還了回來。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感動之餘,呂鳳霄總想為這些鄉村做點什麼。這也是他的足跡和個展越來越深入基層的原因——為了讓這些地方被更多的人看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