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今年以來,美國已額外徵收了550億美元(約4,317億港元)關稅,這筆賬主要由美國企業界承擔。
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加徵的新關稅,已將該國關稅水平推至數十年來最高點,這些關稅通常由進口商在貨物運抵美國港口時支付。經濟學家一直觀察,看誰將最終承擔這筆成本,是前端降價的外國供應商,還是在收銀台支付更高價格的消費者,抑或是夾在中間的美國企業。
然而這情況正變得日益明朗:從通用汽車和Nike等大企業到本地花店,美國企業正消化大部分關稅成本。一些被加徵關稅的商品包括傢具、玩具和服裝的通脹,已開始小幅攀升,儘管到目前為止,商品價格漲幅相對溫和。部分原因在於許多公司在關稅生效前減少採購或囤積了庫存,另一原因則是企業選擇暫時由自己來消化這一衝擊。投資研究公司晨星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卡德威爾說,美國公司仍在承擔大部分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關稅成本只有一小部分,而利潤受衝擊的跡象正在公司業績中顯現。
玩具價格料稍後上漲
通用汽車上周表示,第二季度為汽車進口支付超過10億美元(約78.5億港元)關稅。行政總裁博拉稱,該公司尚未實施大規模提價來應對關稅,但並未排除提價的可能性。美國汽車品牌Ram和Jeep的荷蘭母公司斯特蘭蒂斯稱,汽車進口關稅導致其淨利潤損失3.5億美元(約27.4億港元)。玩具製造商孩之寶表示,關稅可能會給整個財政年度帶來6,000萬美元(約4.7億港元)支出,玩具價格很可能在今年稍後上漲。Nike高管上月稱,關稅將使該公司本財年利潤減少約10億美元。
一些經濟學家估計,目前所有進口商品的有效平均關稅稅率已接近17%,遠高於去年的2.3%。美國的進口價格指數近數月保持穩定,表明外國供應商並未通過普遍大幅降價,來抵消它們的美國客戶成本。而對消費者的更廣泛衝擊可能即將到來,沃爾瑪5月表示,該公司已開始通過上調部分產品價格來抵消關稅成本,且今年夏天還會有更多產品漲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