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青藏集團公司繼續開行「天路格桑花·相約林芝」號旅遊列車,滿足廣大旅客春季進藏踏春賞花出行需求。香港文匯報西安傳真

「這些老鄉以前放牧,現在成了技術工人,每月工資收入可不少。」在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鎮色瑪社區,如今很多牧民都成為了當地鐵路貨場重要崗位上不可或缺的技術工,家家戶戶也都住上了兩三層樓的藏式院落,開上了小汽車,而這都得益於2006年青藏鐵路格拉段(格爾木至拉薩)的通車。

青藏鐵路起於青海省西寧市,終點為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里,被譽為「天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運營,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青藏鐵路通車19年來,已累計運送進出藏旅客達3,970萬人次,運輸貨物達9,533.88萬噸。西藏自治區2024年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6,389.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花費745.93億元,比青藏鐵路通車前的2005年分別增長逾34倍和37倍。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此前受訪時表示,通車以來,青藏鐵路將西藏市場與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緊緊連接在一起,降低了西藏生產生活資料成本,使高原廣大農牧民群眾直接受益。

高原基建支撐 「出山天路」助民致富

與青藏鐵路一樣獲得「天路」美譽的,還有位於西藏林芝市米林縣境內的雅魯藏布江河谷的林芝機場。這座飛行難度位列內地第一,西藏第三座的民航機場,自2005年底正式通航以來,不僅年旅客吞吐量超60萬人次,同時憑藉其強大的專業貨運能力和運轉高效的運營體系,為林芝農特產品搭建起一條安全、便捷的「出山天路」。

正是有了青藏鐵路和林芝機場的強力支撐,西藏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10多年前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2002年,我兒子發高燒,趕上下雨,唯一通往鎮上的小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他爸背着孩子走了6個多小時才趕到鎮醫院,差點出危險。」回憶起20年前的生活情景,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居民曲珍不無感慨。2024年嘎拉村經濟總收入1,402萬元,人均收入更是達到4.12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關專家表示,隨着雅下水電工程的上馬,將有效帶動當地就業,未來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穩定增收致富,真正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