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廣東本地基孔肯雅熱疫情持續升溫。截至7月23日,佛山已累計公開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4,017例,均屬輕症。25日,廣州亦現本地傳播跡象。香港文匯報記者25日從廣州市越秀區楊箕社區居委會獲悉,該社區出現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社區已啟動全面滅蚊作業,相關防控措施迅速鋪開。為切斷傳播鏈條,廣州將在7月26日至8月1日開展全市防蚊滅蚊攻堅行動周,將全方位清除積水,消除蚊媒滋生源;同時加大對醫院、託幼機構、養老院、建築工地及再生資源回收站等重點場所的消殺頻次,從源頭遏止病毒傳播。
廣東省委常委會25日召開會議,指當前疫情防控已進入攻堅關鍵期,防控措施雖見成效,但因全球疫情活躍及本地汛期颱風頻仍,境外輸入風險仍高,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必須高度警惕。當天下午,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與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孫陽前往佛山市順德區,實地督導檢查基孔肯雅熱疫情一線防控工作。
黃坤明指出,佛山是全省疫情防控的主戰場,要全方位加大防控工作力度,高效開展多渠道監測預警,聚焦重點地區加強排查篩查,做到病例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嚴格落實防蚊隔離管理和各項媒介控制措施,堅決遏制疫情發展。要集中資源做好救治工作,強化醫療物資和力量統籌保障,堅持中西醫結合,科學規範開展病例診治,暢通轉診和救治渠道,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死亡病例發生風險。
專家:超95%患者7天可出院
對於這波疫情,專家呼籲公眾做好滅蚊,但無需過分恐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指出,基孔肯雅熱非新發現病毒,早於2010年廣東已有本土報告。病毒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傳播,非「人傳人」,潛伏期為3至7天,患者多屬輕症,可在一至兩周內自行康復。之所以廣東疫情爆發,是因為近十年來,廣東沒有經歷過較大規模基孔肯雅熱病毒傳播,人們體內缺乏對該病毒的抗體,為此幾乎所有人皆是易感人群。
「佛山收治住院患者均為輕症,超過95%患者7天可出院。」蔡衛平指,廣東基孔肯雅熱疫情仍處在高位平台期,患者的症狀主要有三大特點:發熱、關節疼痛和皮疹。「有些人因為抵抗力弱,被攜帶病毒的白紋伊蚊叮咬後發病,有些人則是隱性感染者。」蔡衛平說,整體上來說,基孔肯雅熱病毒潛伏期多為3至7天。 多數基孔肯雅熱患者症狀較輕,病程一到两周後可自行恢復,但新生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有相關症狀需要及時就診。
另據《澳門日報》報道,澳門25日接獲兩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報告,列為今年第三例及第四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兩名男性患者均有外遊史,分別前往菲律賓探親以及到佛山順德旅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