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絲

我近年發現,人的口味也會隨着年齡增長變化。過去我嗜甜,連吃水果都是選西瓜、荔枝這些純甜的品種,稍帶點酸味就會很排斥,覺得受不了,現在我卻開始主動吃醋——每天煮麵條或餃子,會搭配一小碟陳醋,令麵食微具酸意。緣於到了一定年紀,不敢再像以往那樣放肆吃喝,吃麵食需借醋的酸味來降低碳水的升血糖指數。不過,雖然一開始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漸漸地我發現醋與麵食其實很般配,能為人帶來更豐富的品食感受,令味道更勝一籌,於是每頓必備。這種連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口味變化,或許就是中國飲食文化中最蠱惑人心的部分。

從古及今,醋被與人聯繫在一起,幾乎都具有貶義。古代譏稱那些冬烘迂腐、不識世務的儒生為「醋大」,抑或「窮酸」「酸秀才」,喻其酸腐古板,抱殘守缺,醋氣沖天。若是形容一個人言行虛偽,假裝斯文,則謂之「喬文假醋」。清代有一首很妙的《詠醋》詩,首句「書生風味美人心」以冷雋的幽默筆調,借醋來諷喻那些自視甚高的讀書人酸腐和女人的善妒。結句「我亦醯雞感身世,半瓶羞澀到而今」,又嘲笑那些淺薄的書生,高調處世,猶如半瓶子醋,時不時要晃溢出來。

北宋初,范仲淹的爺爺范質在宋太祖朝出任宰相,有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為宰相矣。」初一看,會以為范質是鼓勵男人要多飲醋,胸懷才會寬廣。不知道是不是出於這樣的宣傳,有一陣子人們到飯店吃飯,喜歡點一瓶老陳醋,兌在冰鎮的雪碧裏喝,說是可以養生,兼而對「吃醋」脫敏,少妒寬廣胸懷。清涼沁甜的雪碧兌上陳醋,味道確實不錯,尤其飲酒過多的人,可以藉着碳酸氣打嗝,讓醋味直衝鼻孔,酒意便消解了幾分。

但仔細沉吟品味,會領悟范質所說的「鼻吸三斗醇醋」,是指一個人要有足夠的學問和涵養,如此方能消除之前身上可能連自己也未能意識到的迂腐、鄉願酸氣。過去我除了吃魚時不小心被刺卡住喉頭,需被迫灌幾口醋之外,基本上不沾酸味,真正讓我與醋建立鏈接的起因很偶然。我有一次去吃小籠包遇到一個意大利人拼桌,他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便交談了幾句。店裏有為食客準備的碎青椒,浸泡在米醋裏,意大利人舀了一碟,用小籠包蘸着帶有淡淡辣味的醋吃。他說在意大利,很多人有吃披薩前先喝一點黑醋的習慣,以此避免攝入大量碳水導致血糖飆升,勸我也試試。

我開始吃醋以後,回想以前自己一味嗜甜,甚至有點後悔沒有早早培養出對於不喜歡口味的容忍度。生活本來就是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的,我過去的飲食習慣,說明我沒有耐心去嘗試並期待更好的複合口味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