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潘建良。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潘建良指出,香港物業管理行業正面臨嚴峻的人手短缺問題,高層管理及專業技術崗位如經理、主任等由於需要本地專業認證,難通過輸入外勞填補,因此輸入的外勞主要擔任基層工作,但清潔、保安等崗位則面臨從業員老化情況,本地勞動力後繼無人,「我想大家的子女都不會說將來的職業是清潔或者保安,如果是本地的,一定是上了年紀的人做,甚至有人80歲做清潔。」

為解決人手危機,業界積極輸入內地勞工,年齡多在30歲至40歲之間,較本地從業員年輕。潘建良形容,這批生力軍不僅體能優越,學習能力也較強,顯著提升了服務質素。他指出,外勞主要採用兩種居住模式,包括每日跨境上班或在港居住,他建議特區政府完善配套措施,例如延長蓮塘口岸服務時間,方便夜班員工往返以及進行人力資源調配。

問到社會有聲音擔憂外勞影響本地人就業,潘建良則表示,業界引進外勞後,私人市場保安員空缺由40%降至15%,「既然整個行業仍處於缺工狀態,點會搶走本地人飯碗?」他並指出,公營房屋因合約等問題尚未開放輸入外勞,人手短缺情況仍然嚴重。

倡按不同行業需求增配額

特區政府2023年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暫停執行26個職位不得輸入外勞的規定,為期兩年,而隨着期限即將結束,他建議特區府按不同行業需求繼續放寬外勞限制,並加快審批程序,且具體配額增幅須循序漸進,建議按不同行業需求增加配額,並定期檢討,「加太多,本地勞工團體會不開心,感覺你搶了本地市場的飯碗。」

勞工處發言人表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處方接獲180宗來自保安服務業的輸入勞工申請,涉及申請輸入9,870名勞工,獲批的申請有80宗,涉及3,058名輸入勞工配額。另外,截至5月31日,經優化計劃來港工作而仍在港的清潔員及保安員分別約1,100名 及870名。處方正檢討優化計劃,包括涵蓋範圍、運作和實施安排、促進及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措施、保障輸入勞工權益的措施,以及其他有關計劃的規定及事項等。

政府在檢討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及平衡持份者的意見,從而擬定優化計劃及後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