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受病毒感染的雌性伊蚊叮咬傳播,香港常見的白紋伊蚊亦是可傳播該病毒的病媒之一。根據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衞生署最新數據,全港多區白紋伊蚊誘蚊器過去三個月指數飆升,64個監察地區中,有28個屬第二級或以上水平,即白紋伊蚊分布頗為廣泛,馬灣更達24.4%,屬紅色的第三級別,即屬警戒水平。

有關的病媒蚊叮咬人類的高峰期在清早及傍晚,另外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在罕有情況下,該病毒也可在嬰兒出生時由母體傳給新生嬰兒。若感染基孔肯雅熱病毒,潛伏期一般由2天至12天不等,現時並無特定藥物治療,主要使用退燒藥、止痛藥和補充體液等紓緩症狀,雖然該病毒鮮有引致嚴重症狀及死亡,但體弱者有較高風險出現重症。由於目前香港亦沒有預防基孔肯雅熱的疫苗獲註冊,預防主要靠防止蚊子繁殖及避免被叮咬。●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