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保僑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創會及榮譽會長
近年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不僅被寄予推動下一輪經濟增長的厚望,更成為衡量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美國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近日訪京,出席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時,高度讚揚中國科技界的活力和創新精神。他特別提及像Kimi、DeepSeek、阿里巴巴的「千問」等這類本土人工智能企業,並指出中國AI生態正逐漸形成自立自強之勢,其勢如破竹。
由北京月之暗面(Moonshot AI)研發的Kimi K2模型,不但登上LMArena全球開源大模型排行榜,還獲得全球開發社群數千票支持,創下國產開源模型新紀錄。Kimi K2不僅在多輪對話、代碼能力、創意寫作與數學推理等多項測評中名列前茅,還成功擊敗多個國內外強勁對手,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令國產AI模型於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中國AI崛起的底層的動力根源,來自於政策層面的高度支持。2017年,中國將人工智能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在政策的強力推動下,產學研、企校政之間形成了緊密合作,帶動中國AI在技術層面迅速突破瓶頸。
中國具龐大數據資源優勢
龐大的數據資源則是中國另一項明顯優勢。完善的數據基礎設施、「東數西算」布局,及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為AI研究與迭代訓練提供了無窮燃料。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全球第一,各行各業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為算法創新與應用落地提供豐富場景,也讓中國成為全球少有的「大型實驗田」。
中國團隊以開源為武器,快速建立了健康的模型生態。Kimi K2、DeepSeek R1等億級乃至兆級參數開源模型,降低了AI技術門檻,激發開發者及企業創造力。Kimi K2僅發布數日,在國際平台便有超過10萬次下載並獲得大量好評。這種大規模開源促進了內地人工智能企業間的良性競爭,也在國際AI技術社群贏得青睞和認同。
得益於「技術+場景」雙輪驅動
資本市場對人工智能趨之若鶩,大型科企與新創企業共同構築產業鏈。政府大力培訓專業人才,國家級研究院所與知名高校持續輸送AI領軍人物及技術骨幹,加快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而得益於「技術+場景」的雙輪驅動,中國AI不再局限於實驗室,更已廣泛應用於醫療、金融、教育、交通、工業製造等領域,推動傳統產業智慧升級,為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創造無數新機遇。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透過政策支持、數據優勢、開源戰略、資本投入與人才聚合奠定了強大基礎,催生出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AI產品。正如黃仁勳所言,中國正在崛起的新質生產力,將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帶來更多驚喜與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