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洪澤楷)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團隊和人員在國際救援行動以及本地重要事務皆取得亮眼成績。「2025年3月前赴緬甸地震災區救援的特區救援隊」和「啟德體育園開幕跨部門籌備專組」兩支團隊榮登第三屆「行政長官表揚榜」。特區政府昨日舉行頒獎禮,由行政長官李家超向兩支團隊頒授獎狀。兩支團隊皆感謝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的肯定。特區救援隊指揮官趙汝珏表示,特區救援隊將持續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和水平,為國際人道救援工作作出更大貢獻;啟德體育園開幕跨部門籌備專組代表、體育專員蔡健斌表示,團隊會繼續在已建立的良好溝通和協作基礎上緊密合作,全面發揮啟德體育園帶來的機遇,為香港的體育和娛樂盛事,以及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李家超:無畏挑戰 為公務員樹典範
(記者 洪澤楷)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行政長官表揚榜」頒獎典禮上致辭時表示,他上任以來改變政府文化,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主動帶領讓公務員盡展所長,「今次獲獎的兩支隊伍各展所長,不但為整個公務員團隊樹立典範,更代表了特區政府精益求精、無畏挑戰的信念,以行動譜寫了引以為榮的香港模範公務員好故事。」

李家超表示,今年3月,緬甸發生大地震,由特區政府保安局、消防處、入境事務處及醫院管理局組成的特區救援隊,各隊員當仁不讓、日夜兼程,趕赴災區展開救援行動。各位隊員爭分奪秒在災區搜救,面對惡劣環境和餘震風險,堅持拯救生命大愛,在57個地點完成61次搜救行動,更與國家救援隊聯合行動,成功救出一名被困超過125小時的倖存者,並挖掘出兩具遇難者遺體。
「特區救援隊與國家救援隊建立了有效的協作機制,運用人工智能和高科技儀器,提高了搜救行動的精準度和效率。特區救援隊充分展現堅韌意志、專業能力和團隊精神,實踐國際人道主義大愛無私。」李家超說。
體現「政府為一體」團隊精神
啟德體育園作為香港歷來最大型的體育園區,在今年3月1日正式開幕。李家超表示,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保安局、公務員事務局、運輸及物流局、香港警務處及運輸署組成的籌備專組,展現出卓越的組織能力、精密的專業部署,在短短5個月內完成了約20次場地測試,動員14萬人次公務員參與,巨細無遺測試啟德體育園和周邊設施的承載能力。「籌備專組充分體現了『政府為一體』的團隊精神,克服各種挑戰,為啟德體育園的順利啟用作出全面準備,成功締造啟德體育園成為舉行大型活動的世界一流場地。」
在上月發布的《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特區政府效率登上世界第二、亞洲第一,李家超表示,這彰顯了香港公務員的卓越能力和高效表現,令人鼓舞,「我會繼續強化制度,讓管理層更好發揮主動領導能力,使公務員團隊更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效率和潛力,以行動實現政府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
緬甸救援行動 展現勇氣與專業精神
(記者 洪澤楷)香港特區救援隊指揮官、消防處副消防總長趙汝珏昨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此次緬甸救援行動面臨多重挑戰:當地日間氣溫超過40度,隊員體力消耗極大;入夜後蚊患嚴重,影響隊員休息,進一步加劇體力負擔。「救援隊每位成員在災難面前展現無比勇氣和堅定信心,這份榮譽不僅屬於我個人,也屬於每一位救援隊員、他們的家人,以及在香港提供後勤支援的同事。」

趙汝珏憶起在緬甸救援的經歷,除了當地的高溫和蚊患帶來的體力消耗,當地電話網絡不穩定,導致隊內及與前線的通訊存在困難。為此,救援隊採取小組輪換方式,合理調節工作與休息時間比例,確保隊員有充足休息並及時補充水分。同時,隨隊的醫院管理局醫生在行動前後為隊員檢查身體,提供補水建議及中暑預防措施,有效減輕隊員的健康風險。當地華商在營救行動中亦提供了關鍵支援,包括介紹當地情況、安排物流貨車及翻譯服務,甚至協助採購帳篷、電風扇等物資。
他讚揚救援隊每位成員在災難面前展現無比勇氣和堅定信心,特區行政長官表彰是對團隊的最大鼓勵,「這份榮譽不僅屬於我個人,也屬於每一位救援隊員、他們的家人,以及在香港提供後勤支援的同事。沒有他們的付出和專業支援,我們無法在前線安心、安全地執行任務,更無法平安返回香港。」他強調,「未來救援隊將繼續堅守救人信念,以最專業的態度服務市民。」
有信心隊伍明年獲聯合國認證
趙汝珏透露,香港消防處「災難應變救援隊」正申請國際中型救援隊認證,有信心明年第一季完成。他說,在土耳其地震救援後,消防處已於去年11月向聯合國轄下「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申請國際中型救援隊認證。在中國應急管理部的指導下,特區救援隊與中國國際救援隊、中國救援隊兩支國家救援隊保持密切合作,在去年12月及今年3月和5月獲得指導與資料,預計明年第一季,聯合國專家將來港進行認證程序,特區救援隊對順利通過充滿信心。屆時,中國將擁有3支國際認可的救援隊伍。
「緬甸救援的最大挑戰是與時間競賽。」保安局政府保安事務主任黃國基表示,特區政府在接到緬甸政府請求後,於十小時內完成包機安排,將救援隊及裝備送抵災區。當時災區機場大多停止運作,救援隊只能通過仰光機場進入,航班安排極具挑戰性。參考土耳其地震救援的經驗,救援隊迅速決定以包機形式運送人員與裝備,並在短時間內完成裝備申報及飛越領空的申請,展現高效應變能力。
【特稿】港救護員親述生死時速 高溫餘震中與死神賽跑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坍塌的廢墟上,40多度的高溫炙烤着大地,腳下是隨時可能發生的餘震……香港特區救援隊隊員、救護隊目何雄耀和隊友們爭分奪秒地在瓦礫間搜尋生命跡象。「頂住啊!」「加油!仲有真係小小啫﹗」—隊友們互相打氣的呼喊聲,成為何雄耀此次緬甸地震救援行動中最深刻的記憶。這不僅是一場與災難的搏鬥,更令他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就是力量」的真諦。無論是救援過程中當地居民的暖心聲援,還是離別時居民眼裏的淚光,都深深烙印在這位香港救護員的心中。

2025年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7.9級強烈地震,造成嚴重傷亡。特區政府迅速組織一支51人的救援隊前往災區,包括40名消防處人員。地震發生當日下午3時許,何雄耀就接到任務,通知有機會前往緬甸參與救援。
「當時好突然,但屋企人都接受,叫我自己小心啲。」他回憶道。夜晚7時許,何雄耀收到電話前往九龍灣消防局,參與商討去緬甸行動的細節。
何雄耀曾入選2023年特區政府支援土耳其地震的救援隊,但因作為第二小隊當時未有出發,這次終於有機會實踐訓練所學。儘管家人難免擔心,但對他專業能力的信任,讓他得以全心投入救援工作。「雖然地震冇人想,但能幫助當地人,我好珍惜呢次機會。」
頂住40度酷熱 負重10公斤
地震翌日晚,救援隊從仰光機場落地後,需前往600多公里外的曼德勒市。由於道路損毀嚴重,加上夜間宵禁,車程耗時長達30多小時。「我哋坐車坐咗30幾個鐘,道路難行,速度好慢。」何雄耀描述。抵達後,救援隊立即設立基地,並與國家救援隊等國際隊伍協作,分組進入災區搜救。
緬甸的酷熱天氣是另一大挑戰。當地氣溫高達40度,救援隊需隨身攜帶5公斤至10公斤的醫療裝備,徒步穿梭於倒塌的建築中。「隨身攜帶嘅係一些維持呼吸、或者傷口處理嘅工具,包括繃帶、鉸剪、生理鹽水等。」

何雄耀提到,團隊設置了休息區,確保隊員體力恢復後繼續工作。
救援過程中,餘震頻繁,何雄耀和隊員多次遭遇險情,「進行拯救時突然發生餘震,我哋即刻撤離,等震停再返去。」他坦言,餘震難以預測,但團隊有監測器可提前預警,保障了搜救隊員的安全。
當地居民竭力支援印象深
儘管環境艱苦,當地居民的熱情讓何雄耀印象深刻。「佢哋不斷幫我哋買水、提供食物,好感激我哋山長水遠嚟幫忙。」尤其是一群十幾歲的高中生義工,主動協助翻譯,成為救援的重要橋樑。最令他難忘的是離別時,當地居民含淚送行,令他都不免動容,也倍感溫暖。
面對災區的慘狀,何雄耀坦言在香港很少接觸如此嚴重的遇難者情況。被問及面對遇難者時的心理建設,何雄耀說:「我哋本住幫助佢哋家人嘅心,即使救唔到人,都要令遺體完整回到親人面前。」返港後,消防處也提供了專門的心理輔導,幫助隊員調整狀態。
回顧這次救援,何雄耀最大的得着是團隊合作的力量。「單靠救護員或消防員都做唔到所有事,譬如救護員未必係好專業去處理爆破等問題,所以呢方面消防佢哋都會好幫手,大家互相合作先能幫助市民。」
啟德體育園測試成跨部門合作典範
(記者 康敬)面對時間緊迫、項目規模龐大、協調工作複雜等多重挑戰,香港啟德體育園開幕跨部門籌備專組堅持迎難而上。來自不同政策局和部門的多位專組成員昨日回憶籌備的工作時表示,雖然遇到不同難關,但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做好自身工作也加強協調溝通,希望來到啟德體育園的旅客和市民都能賓至如歸。他們表示,今次獲得表揚是鼓勵,亦提醒大家要永葆熱忱。
動員約14萬人次公務員參與
由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保安局、公務員事務局、運輸及物流局、香港警務處及運輸署組成跨部門籌備專組,以創新思維、精密規劃和跨部門協作,在短短五個月內完成了約20場測試活動,包括5場大規模演練,動員約14萬人次公務員參與,全面測試啟德體育園和周邊設施的承載能力。
談到跨部門協作的體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助理秘書長麥瑞禧表示,大家在籌備過程中,通過測試演練聚焦不同的問題,無論在硬件、軟件上大家都做了很多嘗試,如閘口的開放,不同閘口方便不同位置的觀眾等。在每次測試演練後,不同部門都會參與總結和檢討,並提出改進措施,務求達至最好安排。
要動員約14萬人次公務員參與測試演練,公務員事務局總行政主任葉慧敏坦言,最大挑戰是如何均衡編排大量人手多次參與演練,而又不影響日常運作和公共服務,多得行政長官提出的「全政府動員」的經驗,以及所有參與同事的支持配合。
時任保安局緊急事故支援組總保安評核主任的紀宛榮表示,當時局方需要全方位、多角度下辨識風險,如人流過多、交通阻塞以及個別突發事件,再與其他部門共同測試不同情況,致力保證整個活動流暢安全,更要帶給公眾人士良好體驗。
香港警務處牛頭角分區指揮官陳淑萍分享,在專組中大家不是要代替其他部門做決定,而是要建立一個各個專業都能得到更好發揮的合作平台。
速檢討優化 展大型活動管理能力
啟德體育園的疏散散場人流的效率備受關注,運輸署總運輸主任冼佳慧表示,會結合演練測試經驗以及現場實際情況不斷做調整優化,如在七欖賽事後有特別巴士去蘭桂坊,在一些演唱會後有特別巴士去口岸,方便遊客和市民,這些都是演練中沒有做,而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的交通方式。
啟德體育園開幕跨部門籌備專組代表、體育專員蔡健斌表示,跨部門團隊竭盡所能,以高效專業的團隊精神應對籌備啟德體育園開幕過程中的各項挑戰。團隊會繼續在已建立的良好溝通和協作基礎上緊密合作,全面發揮啟德體育園帶來的機遇,為香港的體育和娛樂盛事,以及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時任警務處行動處處長的陳東表示,跨部門協作展現了特區政府「能做事、做成事」的施政理念,除展現香港卓越的大型活動管理能力外,更為香港體育及盛事經濟發展寫下重要一頁。
【花絮】搜救犬「正裝登場」嘉賓爭相合照
(香港文匯報記者洪澤楷、康敬)今次與特區救援隊「拍住上」接受表揚的還有搜救犬Umi及Twix。在緬甸地震災區,牠們於烈日下穿梭於瓦礫之中,協助救援隊尋找生命跡象。

昨日兩隻搜救犬身着代表「NO.1」的紅色制服出現在頒獎禮現場時,吸引不少嘉賓爭相合照,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也不禁輕撫牠們的肚皮,以作鼓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