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將於今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運作,將實施更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更寬鬆的貿易管理措施,更便利的通行措施,更高效精準的監管模式。海南自貿港的「封關不封島」,對於打造引領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具有重大意義,向世界展示出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香港作為享譽全球的自由貿易港,其國際化、市場化和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可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寶貴借鑒參考價值。通過充分發揮高端專業服務的「香港所長」,貢獻海南自貿港建設所需,達至兩地互利共贏,香港助力國家高水平開放大有可為。
封關是指將海南島全島建成一個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施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基本特徵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隆重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海南自貿港選定在今年12月18日這天啟動封關運作,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標誌着海南自貿港建設新的起點,展現國家持續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堅定。
封關的核心在於進一步推動貿易自由化和制度創新,並非限制人員或貨物流動。正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昌林指出,封關不是封島,而是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封關後,海南與國際的往來將更加順暢自由,與內地的聯繫將保持便捷高效;到海南出差、旅遊等,都和現在一樣,不需要額外辦理證件。根據相關政策,實施「零關稅」的境外進口商品範圍將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零關稅」商品比例達到74%,將進一步降低島內企業生產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大幅提升海南自由貿易港貨物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面對當前世界範圍內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海南自貿港封關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不單為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作出貢獻,有助提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也將持續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為應對全球保護主義逆流提供「中國方案」。
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實行零關稅,成熟的自由港制度可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海南可用好香港的普通法體系與國際仲裁機制,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商事糾紛解決平台,增強外資信心。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在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管理等金融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可助力海南開展金融創新。香港在專業服務優勢獨特,備受國際認可的會計、法律、諮詢等服務,可為海南的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提供配套支持;而香港的國際人才資源同樣是海南所需,通過建立人才交流機制,香港可為海南輸送金融、科技等領域的高端專業人才。
海南自貿港封關,為香港帶來更多機遇和發展空間,瓊港兩地可聚焦高附加值領域,形成「香港所長+海南所需」的合作共贏發展效應。香港可發揮頂尖科研實力,與海南共同發展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兩地亦可攜手釋放旅遊業聯動潛力,透過郵輪假期等「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共同開拓國際高端旅遊市場。長遠而言,瓊港可探索制度對接的深度合作,例如在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方面,參考香港的國際標準,構建跨境數據管理框架。這不僅能強化海南的國際競爭力,也可推動香港轉型升級,鞏固自身優勢及國際樞紐地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