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特區政府積極發展低空經濟。中國香港低空經濟協會昨日提出13項建議,冀推動香港業界把握低空經濟機遇,協會建議特區政府建立大灣區低空物流走廊,利用西面水路口岸開展跨境運輸,將150公斤以上載物無人機納入監管,並設立專責部門制定相關法規。
協會榮譽創會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表示,內地低空經濟市場規模今年預計達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十年後預計高達3.5萬億元,市場潛力龐大。香港擁有5間世界百強大學,大疆等領先無人機企業亦源自香港,具備獨特優勢,希望特區政府善用「一國兩制」優勢,政產學研協同配合,推動低空經濟成為香港經濟新賽道。
建議政府統一低空空管系統
協會名譽顧問、立法會議員陳紹雄指,特區政府修訂的《小型無人機令》早前生效,已將25公斤至150公斤無人機納入規管,為監管沙盒項目奠定基礎。他建議將150公斤以上載物無人機納入監管範圍,因載貨或載人的「空中的士」重量可能達150公斤至300公斤。現行條例雖允許民航處處長特別批准150公斤以上無人機試驗,但缺乏明確條件,業界難以參考。
陳紹雄強調低空飛行的安全至關重要,建議政府考慮建立統一低空空域管理系統,以中央平台集中監控航空器飛行數據,並加入風險預警功能,確保安全並支援跨境運作。政府亦應就無人機的載貨限重、飛行距離及時間等訂立基本要求。
指可用西面水路拓跨境運輸
協會名譽顧問、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關注跨境物流,建議利用香港西面水路,以及文錦渡、中港碼頭等現有口岸,開展跨境運輸,配合清關設施,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建立「數字孿生灣區低空物流走廊」,從低空運輸載具、口岸監管及跨境監管數據交換三方面制定標準,推動大灣區互通。「無人機可以經維港進入香港,在中港碼頭降落,該碼頭已有清關條件。」他指,內地已批出部分無人機應用地點並設通關設施,希望香港盡快找到合適地點,推出新的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
現時特區政府已批出38個沙盒試點項目,包括使用小型無人機配送血漿、藥物等。協會創會主席張霆邦指,早前一宗內地與香港跨境運輸器官個案,運送耗時逾兩小時,若建成低空物流走廊,運輸時間有望縮減至一小時內,惟需進一步試驗驗證。「應該可以減少至1小時內,但沒有做過試驗,不能確定具體時間。」
陳紹雄補充,河套合作區「一區兩園」因地點相近,更易實行跨境物流配送。據他了解,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及北京相關部門商討細節,雙方均希望加速進程。
協會其他建議包括完善遙控駕駛員的培訓體系,推動兩地資質和執業互認;設立無人機在生產、維修及航線規劃上的統一標準;擴大強制性無人機責任保險的覆蓋範圍;推動香港無人機法規接軌全球,成立專責部門推動低空經濟長遠發展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