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見》(見圖)由李現、春夏、魏大勳、周遊、朱亞文、吳越等主演的年代傳奇劇。該劇講述了在晚清動盪時期,幾位中國青年赴日留學,他們在革命浪潮中經歷成長與犧牲,見證了封建帝制的終結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曙光,展現了中華民族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掙扎與復興故事。

庚子國變後,神州大地滿目瘡痍,出身清宗室的梁鄉(李現飾)、革命志士楊凱之(魏大勳飾)、新軍人士李人駿(周遊飾)等人成為最早一批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深造的中國青年,他們與革命志士吳天白(朱亞文飾)、開文堂家的二小姐謝菽紅(春夏飾)相遇,5個人的命運被大時代編織在了一起。歸國後,眾人捲入清宗室、革命派、北洋集團等各方勢力間的較量,最終,革命派推翻了封建帝制,迎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曙光。

《人生若如初見》劇名取自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一句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句詞原本用來形容戀人之間的悲歡,創作者將它引入跌宕歷史時期後,作為一條讖語,暗示了劇中幾位主人公的命運走向——那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終是各自離散,或赴死、或苟活。恰如納蘭性德在下一句詞中說的,「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亦變。」歷史背景方面,《人生若如初見》沒有像其他革命題材作品那樣,聚焦於1919年五四運動後的新民主主義時期,而是用多個歷史事件串聯起晚清時期的屈辱史,將時間點前移至1900年的「庚子國變」,一路講述至1912年的辛亥革命。

該劇以平視視角呈現了清末民初青年群體在時代浪潮中的掙扎、覺醒與奮進,回溯出大時代轉動下的一個生動側面。劇中青年人的友誼與信念在大浪淘沙中幾經淬煉,勾勒出一幅浪漫、跌宕、激情洋溢的時代傳奇畫卷,在中華民族推翻帝制、救亡圖存的歷程中,青年人對於變革之路、昂揚的求索精神為後人所讚嘆,劇集刻畫出的有志青年群像也折射出中華兒女為復興大業前仆後繼、勇於犧牲的偉大精神,以及高尚的愛國情懷。

隨着劇情深入,一代青年投身革新浪潮的情景令人難忘,這些行動為後續走上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提供了攀登的基石。同時,劇集也客觀展現了部分人的革新是不徹底的革新,他們的抉擇導致了人物命運的必然結局,也是歷史前進的必然結局。劇集將視角翻新,通過拓新的敘事架構論證了歷史發展的必然性,以回望百年前的傳奇故事點燃觀眾對未來光明前路的期待。 ●文︰光影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