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全球經濟今年面臨特朗普的關稅戰衝擊,卻展現出意料之外的韌性。《華爾街日報》周二(7月22日)引述摩根大通和高盛數據顯示,全球經濟今年上半年的年化增長率為2.4%,與長期趨勢基本相符,全球投資、製造業就業、支出和整體經濟活動都較為堅韌。分析認為全球眾多生產商趕在關稅生效前採購囤貨,透過第三方國家將商品轉運至美國,暫時緩解了關稅戰的影響。
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塔拉韋拉表示,許多企業預計特朗普還會在全球大徵「對等關稅」,正在加緊囤貨,分攤關稅成本。
塔拉韋拉也認為,許多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經驗教訓和相應調整,相對有助應對關稅衝擊,例如加固供應鏈在數年前可能壓縮企業利潤,現時卻在貿易局勢不穩定時凸顯作用。
歐洲製造業最近數月持續改善,凱投宏觀經濟學家普雷特約翰據此表示,歐洲關鍵的汽車行業面臨美國徵收25%的關稅,不過該行業生產目前保持良好,「我們預計關稅會加劇歐元區出口壓力,但暫不確定歐洲汽車出口會否出現之前預期的大幅下滑。」
不過多數經濟學家也指出,許多企業在等待關稅戰局勢明朗期間,只是尋找短期應對之道。許多企業為規避美國關稅突擊下單,透支長期開銷,這或會在未來數月導致企業放緩採購進度,令貿易局勢降溫。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專家諾蘭德指出,全球經濟維持穩定,似乎令特朗普政府有信心加徵高額關稅,但關稅戰對美國和全球的影響,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浮面,「這就像英國脫歐,當時並未即刻導致英國經濟停滯,但伴隨時間推移,其積累的負面效應便逐漸顯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