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中通社報道,國際黃金市場迎來歷史性時刻。當地時間7月21日現貨黃金價格一舉突破每盎司3,400美元大關,創下近兩個月新高。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僅標誌著貴金屬市場的強勢回歸,更折射出全球經濟格局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美元信用持續弱化的背景下,黃金正從傳統的避險資產蛻變為對沖全球貨幣體系風險的核心工具。
市場行情顯示,7月21日現貨黃金單日漲幅超過1.5%,白銀、鉑金、鈀金等其他貴金屬也同步走強。這一輪上漲的直接推手是美國政府即將在8月1日實施的全面關稅政策。特朗普政府計畫對包括歐盟、日本在內的20多個交易夥伴加徵20%至50%不等的關稅,此舉可能引發全球貿易體系的新一輪動盪。歐盟方面已明確表示將採取反制措施,包括限制美國金融機構進入歐洲市場等。
與此同時,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也為黃金上漲提供了額外動力。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資料顯示,交易員對美聯儲9月降息的預期概率已升至63%。近期,關於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可能被替換的傳聞持續發酵,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擔憂,為黃金投資創造了更有利的環境。
法國里昂商學院李徽徽教授指出,當前黃金價格的上漲本質上是對「全球貨幣體系信任危機」的定價。隨著美國頻繁將美元武器化,包括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等行為,各國央行對美元資產的信任度正在系統性下降。世界黃金協會的資料印證了這一趨勢,2022-2024年間,全球央行年均黃金購買量增加了621.7噸,遠超其他需求增長。中國、土耳其、印度等國家成為購金主力,但目前主要購金國的官方黃金儲備水準尚低,遠低於歐元區62.4%的水準,未來仍有巨大增持空間。
這種結構性變化正在重塑黃金的定價機制。國泰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認為,當前黃金上漲的主要驅動力已從傳統的經濟因素轉變為地緣政治和貨幣體系重構等非經濟因素。高盛最新研報預測,在央行持續買入的推動下,金價有望在2025年底達到3700美元,2026年中期突破4,000美元大關。如果全球出現更嚴重的主權信用危機或金融制裁擴大化,金價甚至可能衝擊4,500美元的歷史高位。
4月份以來,雖然金價在3,200-3,450美元區間震盪,但市場參與者已發生顯著變化。投機性頭寸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各國央行等長期配置型資金的持續流入。這種更具「黏性」的資金結構為金價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支撐基礎,也預示著本輪上漲可能具有更強的持續性。
未來,黃金市場仍面臨多重影響因素。短期來看,若美聯儲釋放鷹派信號或貿易緊張局勢意外緩和,金價可能出現技術性回檔。但長期而言,在美國財政赤字持續擴大、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黃金作為「非主權信用依賴型」資產的戰略價值將持續凸顯。正如市場分析師所言,當前的金價上漲已不僅是黃金本身的牛市,更是對全球信用體系深刻變革的定價。在這個貨幣秩序重塑的時代,黃金正在重新確立其作為終極價值儲存手段的歷史地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