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比亞迪在港熱賣車型「SEALION 7」,其以3,676輛登記量,成為本港「最搶手車款」。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實習記者 黃安琪)本港電動車市場正掀起一股「國產熱潮」。特區政府運輸署最新公布新車登記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港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量為18,356輛,較去年同期的20,052輛,按年跌約8.5%。在整體市場收縮情況下,國產電動車品牌市佔率卻逆市上升,其中「國產一哥」比亞迪(BYD)以4,902輛的亮眼成績,豪奪26.7%市場份額,力壓國際品牌成為銷量冠軍。除比亞迪外,極氪(ZEEKR)和小鵬汽車(XPENG)亦首次躋身登記量排行榜六強,合計三大國產品牌已穩奪港電動車市場逾三成半「江山」。 

多個國產電動車品牌打入港私家新車排行榜

運輸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車登記數據顯示,全港電動私家車登記量排行榜的首六位,除排首位的比亞迪外,排第2至6位的分別為特斯拉(Tesla)、寶馬(BMW)、極氪、豐田(Toyota)和小鵬汽車,各有3,889輛(佔比21.1%)、1,019輛(佔比5.6%)、848輛(佔比4.6%)、781輛(佔比4.3%)、770輛(佔比4.2%)。這樣的市場格局在五年前幾乎難以想像,數據亦充分顯示國產電動車在香港市場的接受度已大幅提升。

群雄爭霸 歐洲豪車失色

相比之下,傳統歐洲豪華品牌表現失色。寶馬(BMW)電動車登記量按年大跌逾六成,市佔率從去年13%縮減至5.6%;平治更跌出六強之外。就連長期穩居榜首的特斯拉(Tesla),銷量亦削23.5%至3,889輛,市佔率微跌至21.1%。此消彼長情況反映港人消費模式,正從「品牌導向」轉向「實用導向」,亦意味本港電動車市場進入「群雄爭霸」時期,而國產電動車品牌正憑藉價格優勢與快速產品迭代等優勢搶佔市場。

凸顯中國汽車工業整體實力提升

隨着香港電動車佔新車登記比例已達68.6%,換言之,目前本港每10輛新登記私家車中,有約7輛是電動車,增速處於世界前列。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作為右舵車市場,對車型設計有特殊要求,有業內人士認為,若國產品牌能針對香港道路環境和駕駛習慣進行更多本地化調整,如優化自動泊車系統、提升窄路行駛性能等,將更能贏得香港消費者的青睞。此外,若國產品牌在售後服務和充電配套上持續改善,亦有望進一步增強消費者信心。

國產電動車在香港市場的崛起,不僅是單一品牌的成功,更是中國汽車工業整體實力提升的體現。從比亞迪攻港後取得亮眼表現可看出,只要產品力足夠強勁、服務足夠完善,香港消費者完全願意擁抱國產品牌。這股「國產電動車熱潮」預計將持續升溫,為香港的綠色交通轉型注入新動力。

香港成國產電動車「走出去」基地

另外,每年備受萬眾車迷期待的車博會上月中在亞博館舉行,是香港展史上規模最大、內地車企參與度最高的汽車展會,國產電動新車積極布局香港、把香港當成「走出去」進軍國際市場的重要基地。行政長官李家超當日出席車博會開幕禮致辭時提到,目前特區政府正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未來將以「三招」發揮香港優勢,為企業開拓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黃金賽道」,第一招利用本港國際化資本市場和專業服務,為內地新能源車企提供融資及海外推廣服務;第二招匯聚科研團隊、結合大灣區城市的創新和高端製造業實力等,為汽車產業和創新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援;第三招香港將領航綠色產業,推動可持續發展。

豪華體驗親民價格贏得港人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翠媚 、實習記者黃安琪)國產電動車近年在香港市場取得突破性進展,有分析認為主要歸功於三大優勢。首先是領先技術與大灣區供應鏈優勢。灣區內地城市擁有完整的電動車產業鏈,從電池生產到整車製造都具備世界級水平。這種地理優勢使得國產品牌能夠快速響應香港市場需求,並保持穩定的零部件供應。

比亞迪位於香港灣仔的陳列室。 資料圖片

其次是高性價比的產品定位。國產電動車在配備電動按摩功能、智能座艙、真皮座椅等高端配置的同時,價格僅為海外豪華品牌的30%至50%。這種「豪華體驗、親民價格」的策略,成功「打動」到精打細算的香港消費者。第三是持續優化的售後服務,主因國產品牌深刻理解售後服務對消費者信心的重要性,因此不斷擴展及優化服務網絡,為香港消費者提供更全面、便捷的綠色出行方案。

比亞迪推電池終身保用承諾

以上半年銷冠的比亞迪為例,其熱賣車型「SEALION 7」,以3,676輛登記量,成為本港「最搶手車款」。作為國產電動車的領軍品牌,比亞迪在香港的成功絕非偶然。該品牌自2013年進軍香港市場以來,便持續投入資源完善本地服務網絡,更是眾多品牌中有設立全港唯一的原廠客服團隊,嚴格監管經銷商服務品質,同時確保售後體驗。目前,比亞迪在香港已擁有15間覆蓋全港的維修中心及展廳,提供便捷的售後支援,並率先在業界推出電池終身保用承諾,以提振消費者對電動車電池的信心。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