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送福利」的幌子
用米、油等小禮品
誘騙老年人辦理手機卡
再利用「貓池」設備
批量激活、倒賣驗證碼
非法牟利超30萬元!
近日,浙江紹興諸暨公安網安部門成功偵破一起利用「貓池」設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案件,揭開了這條瞄準老年人的黑色產業鏈。
「貓池」本是為企業提供便捷通訊的合法工具,卻成為不法分子批量獲取公民信息的「利器」。他們利用「貓池」養卡,大規模註冊虛擬賬號,嚴重威脅公民個人信息安全。
2025年6月,諸暨公安網安部門在工作中發現,本地有人利用「貓池」設備批量激活大量手機卡並獲取驗證碼,疑似從事非法活動。經過進一步偵查,一個以蔡某某為首的犯罪團夥浮出水面。
警方果斷收網,現場查獲手機30部、電腦4台、手機卡1200余張及「貓池」設備7台。令人震驚的是,這些被非法使用的手機卡,其真正的機主——眾多老年人,對此毫不知情。

專盯老人
騙取身份辦「幽靈卡」
時間回溯至2024年初,經營某手機網點的蔡某某,試圖利用網點內手機卡激活獎勵政策養卡套利,為「賺快錢」,曾被處罰過的蔡某某重操舊業——做起了「接碼轉碼」的非法生意。他聯合同樣經營手機網點的葉某某和曾在營業廳工作的李某某,將目標精準鎖定在防範意識較弱的老年人群體。
該團夥在老年人聚集的社區、公園,以「送福利」為名,用小恩小惠騙取信任。他們刻意隱瞞真實目的,僅要求老年人「配合提供身份證、刷臉即可領取禮品」,誘導老年人不知不覺間實名辦理了手機卡。
這些騙來的手機卡被集中到蔡某某手中,將有償提供手機驗證碼的服務明碼標價出售,非法牟利超過30餘萬元。

警示:高危群體需防護,法網恢恢終難逃
此案的偵破,不僅搗毀了一個非法牟利的犯罪鏈條,更暴露出多重社會風險,敲響了治理警鐘:
1、重點聚焦高危群體:犯罪團夥利用免費送福利的幌子瞄準老年群體,導致大量個人信息被非法採集、利用。這凸顯提升老年人的信息防護能力,亟需社會、家庭形成合力,織密安全防護網。
2、法律紅線不容觸碰:網絡絕非法外之地,公民個人信息受法律嚴格保護,任何試圖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販賣個人信息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廣大群眾應時刻保持清醒,切勿被非法利益誘惑,以身試法,最終身陷囹圄,追悔莫及。
(來源:公安部網安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