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人口日益老化且港人平均壽命延長,醫療開支不斷增加,香港醫院管理局正透過善用科技與積極變革,全面提升服務質素與服務量,並從採購、資源投放、開支及人力配置等不同範疇提升運作表現及效益。其中,醫管局透過一系列優化藥物採購策略,成功令70%藥廠願意減價,平均降幅達兩成,同時優化藥物採購程序以吸引更多藥廠加入競爭,藉以引入合乎成本效益的藥物,有助減低醫管局的藥物成本,節省下來的藥費可投放於提升病人服務。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日前向傳媒表示,2023/24年度單是醫療及其他儀器的採購與維修保養開支已高達57億元,經一系列優化措施後,相關開支最少減10%。醫管局初步估算經推行各項措施,可合共節省超過10億元,未來會繼續推行智慧醫療等項目以善用公共資源,減少浪費。●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高拔陞指出,香港醫管局作為全球其中一間最龐大的醫療機構,管理43間醫院、逾百個門診及超過3萬張病床,病人住院日次達一千萬,局方已於過去一段時間推動數十個不同智慧項目,當中HA GO應用程式的下載量已超過380萬,令病人可透過程式或自助服務機輕鬆掌控登記、取藥及預約等求診流程,無須排隊輪候櫃位服務,整個求診流程亦已電子化操作。
早前的服務調查顯示,收到的病人讚賞較前一年上升34%,整體病人投訴個案亦按年減16%。
用AI生成報告可減33%工作量
臨床應用方面,截至今年6月醫管局已推展多個人工智能(AI)項目,包括加強和持續推行「智能抗生素管理計劃」,利用數據分析識別潛在的不當處方抗生素情況,有效防止不適當處方7種強力抗生素。局方亦引入人工智能生成醫療報告及出院報告,可較傳統由人手處理減少40%文書時間及33%工作量。
醫管局儀器方面的開支節省更是顯著。高拔陞表示,2023/24年度醫療及其他儀器的採購與維修保養開支高達57億元,醫管局在引入更多供應商,以促進價格與質素兼備的競爭、推行更多統一採購以提升規模經濟效益,以及制訂標準化產品規格以優化採購效益等一系列措施後,相關開支最少減10%。
開拓非原廠或副廠藥 助降藥價
藥物採購方面,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透露,局方經已採取優化策略,包括成立成本評估小組與藥廠議價,並參考內地醫保價,70%藥廠願意減價,平均降幅達兩成,更曾成功將一種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藥物通過談判降價50%。醫管局同時把藥物採購招標的數量從1,200種增至1,400種,又成立了藥物採購顧問小組,以優化採購程序,加強引入合乎成本效益的藥物。
崔俊明表示,局方亦積極開拓更多高質素的非原廠藥或副廠藥,以及生物相似製劑的供應源頭,增加選擇和競爭,降低藥價兼穩定供應。
藥物管理效益方面,他指在特區政府多項措施支持下,醫管局實現協同效應,加快引入藥物流程,包括透過「1+」機制便利藥物來港註冊,有助引入新科技藥物;藥物建議委員會亦會加開會議至一年4次,全面加快引入新藥至藥物名冊。局方亦為一系列藥物進行「藥物使用評估」,例如質子泵抑制劑藥、口服抗凝藥,同時優化藥物配發程序以減少浪費。
醫管局總項目經理(工程)源栢樑表示,公立醫院全天候運作,用電量佔香港3%。為配合特區政府推出的4T約章,醫管局訂立了2023年節能5%的目標,實際節約7%,超額完成。醫管局計劃2035年減少15%至20%用電量,2050年進一步減少30%至40%。
源栢樑指出,醫管局透過應用創新科技實現綠色高效醫院,未來將持續推行已落實的節能措施。
醫管局提升效能效益措施
智慧醫療
●使用自行研發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
●HA GO應用程式下載用戶超過380萬
●引入人工智能(AI)生成醫療報告及出院報告,減少40%文書時間及33%工作量
●透過人工智能風險預警系統,及早識別和治療高危病人
採購醫療等儀器
●加強採購管理,包括引入更多供應商以促進價格與質素兼備的競爭、推行更多統一採購等,相關開支減少10%
引入藥物
●成立成本評估小組與藥廠議價,70%藥廠願意減價
●成立藥物採購顧問小組優化採購程序,加強引入合乎成本效益的藥物
●積極開拓更多高質素的非原廠藥/副廠藥,以及生物相似製劑的供應源頭
●定期檢討藥物使用,為一系列藥物進行藥物使用評估;優化藥物配發,減少藥物浪費,包括分階段配發、每次最多只配發24周藥物
節能減碳
●應用創新科技實現綠色高效醫院,包括利用可再生沼氣推動「冷熱電三聯供系統」、探索氫燃料電池發電
●持續推行節能措施,包括更換高效能製冷機、更換智能及高效能的LED燈具
●推行多樣化活動、考察及研討會,包括綠色工作坊等多項環保活動
資料來源:醫管局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