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人士認為,香港要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圖為高中公民科學生到內地考察,參觀愛飛客航空科普基地飛機生產製造廠房。 資料圖片

《論教育》中的〈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樑之材〉,節錄了習近平主席2013年12月至2024年5月文稿中相關內容,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同人民一道拚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那對香港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帶來重要指引作用。

港青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香港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香港青年是中國青年的組成部分,是「一國兩制」實踐繼承者、接班人,習近平主席多次表達對香港青年關愛,在實現民族復興新征程上,香港青年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掌握當代先進科學技術,拓寬視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個人理想和價值的實現,與香港發展和國家發展結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作出貢獻。

他強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香港教育界要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增強青年的國家觀念和認同感,並充分結合內地教育資源的特點,持續推進「姊妹學校」交流,高中公民科內地考察,以及擴大高等院校間交流合作,特區政府亦應當為有志到內地創業和發展的青年,創造更好條件。

引導學生理解港與國家緊密聯繫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坦言,過去香港學生普遍被認為對國家歷史、文化,以至創科發展認知不深,但近年教育局推出多項交流活動,引導學生理解香港與國家緊密聯繫,確立愛國愛港的價值觀,並透過歷史、文化課程及討論,讓學生明白香港的繁榮穩定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他認為,要引領港生理解「同人民一道拚搏,同祖國一道前進」的時代要求,可由介紹國家科技入手,例如由教育界與創科界攜手合作,廣泛科普航天教育,於太空館闢出長期展區,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示國家航天事業的輝煌歷程,吸引港青追尋航天夢,為奉獻祖國追尋夢想而努力。

香港教聯會黃楚標中學校長許振隆表示,香港青年應深刻理解「同人民一道拚搏,同祖國一道前進」的時代要求,堅持愛國愛港的情懷,並積極投身社會建設與創新創業,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祖國」的理想。

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實踐型學習項目)李東輝認為,對香港教育系統而言,為構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青年培育,應引導他們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參與國家建設,需從認知塑造、實踐錘煉、精神培育三方面構建體系,讓青年在扎根社會、服務民生中明確價值定位,在呼應國家需求中實現成長。為此,應深化家國情懷教育,讓學生從歷史、文化與現實中理解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